專欄 趙麗如
熱門文章
趙麗如
港媽如話
ADVERTISEMENT

學童匿藏厠所事件簿

14.12.2021
趙麗如
圖片由作者提供

每個人逃避事情或不想見人時,彷彿也會躲在一個隱蔽地方。我和家長好友也發現,這代學童,逃避考試、打針、責罵等等不愉快經歷時,或許因為可以選擇的地點根本不多,無論在家中還是學校,似乎最愛藏身洗手間,亦希望以此拖延時間。

十歲孖仔在學校打流感疫苗,一向恐懼打針的細孖「爆喊」,身體瘋狂掙扎令醫護無法落針,細孖哀求班主任打電話給外子,確定是否可以頒下一道緊急「免針令」。

外子隔着電話:「老師,請你狠心完成。如果小兒再不合作,健康攸關,重罵他一頓好了,不用客氣,謝謝。」兒子絕望地在眼淚中完針。他的同學M,去年九歲在學校打流感針前,舉手要上厠所去。老師不虞有詐,當M衝了入厠格把門緊緊鎖上後,久久未回到班房,老師才發現M涉嫌「走針」。終於,老師如「大婆捉姦」般走入厠所緝拿M「歸案」。

豈料,可憐兮兮的M一邊大叫大嚷,一邊在醫護人員面前,提出上繳筆袋內一早收好的幾百元「私己」,耗盡積蓄換取「免針」,頗有傾家蕩產來保命的意味。最後,醫護人員停了針,當然亦沒有收取任何M的「賄款」,把M交還家長發落。

b2

學童在考試開考前的十分鐘左右走入厠所,屢見不鮮。朋友正就讀初中的女兒因為壓力,患上腸易激綜合症(IBS),每逢開考中文科前必定肚痛要上洗手間,拉淨肚子才返回座位作答。但孖仔過去幾年的同學,部分不想考某一張試卷的話,會躲在厠所內。小學生單純,詭計未經深思熟慮,以為總之不應考就過關。如果老師的性別跟躲藏「學生逃犯」相反,多數會先找一個相同性別的同學入內邀請「學生逃犯」自行回到課室。

除了逃避,厠所亦是抒發感情的場所。如果家長或老師走進學童厠所,不難發現厠所內多有塗鴉,例如流行歌詞、簡單圖案例如心
形、男女孩子在牆上分享戀愛的秘密、不喜歡某老師等。

b3
432

我家十四歲女兒就讀國際學校,校內厠所早就分男、女及中性,亦有「學生專用厠所」,即平日老師不能進入學生厠所,以尊重學童的私隱,厠所外的牌改成「Female Toilet(Students Only)」、「Male Toilet(Students Only)」等,只有緊急情況例如懷疑學生在內暈倒,老師才可進入。有家長朋友告訴我,結果部分學生不是走進厠所逃避,而是在中午時間,帶着手提電腦、電話及食物等進入「學生專用厠所」,享受在私人空間內一面上網一面進食。

女兒和她的部分同學,踏入青春期後,個個幾乎最愛單獨在浴室洗澡近一小時,經常要我們敲門溫馨提示才離開浴室。多番追問下,我知道她在洗手間洗臉、聽歌、洗澡、回「WhatsApp」,又看「IG」等,相信又是一個私人專屬時間及場地。

我認為,最常用的地方應該最花心思佈置,希望本地的中、小學也翻新一下洗手間,除了乾淨、沒有異味外,可以考慮加入一些滿載正能量的畫作或鼓勵說話,令學童躲在厠所逃避時,從中得到啓發。

趙麗如
圖片由作者提供
延伸閱讀
熱門搜尋
回歸25周年 新聞自由 展覽 環保 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