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朱漢强
熱門文章
朱漢强
再見垃圾桶
ADVERTISEMENT

朱漢強專欄:無掩雞籠垃圾港?

14.01.2019
%e8%9e%a2%e5%b9%95%e5%bf%ab%e7%85%a7-2019-01-14-%e4%b8%8b%e5%8d%884-11-48

香港是個自由港,也是廢品貿易的自由港,並且在過去幾年,轉型中。

一年前,全世界一半的廢料都往內地塞,香港作為關鍵的中轉站,每日動輒轉運數以千櫃計的廢膠、廢紙、廢五金到中國。沒錯,是每日上千櫃,而以每個貨櫃18公噸計,每年累計多少,請自行按按計算機。這當中許多聲稱可回收再造的廢料,都夾雜低端垃圾,無疑是「一啖砂糖一啖屎」,哽得中國政府去年終於受不了喊停。

中國不想吞下垃圾,但又需要廢品中的原料,以供應製造業龐大的胃納量,怎辦?於是,自由港增值了,兼營處理廢品的角色,從中提取有價資源,既能解決內地廠家要求、又能紓緩發達地區的廢料出路,「真好」。

「真好」加個引號,說的當然是「唔多好」。

兩、三年前,中國收緊電子垃圾管制,山寨電子垃圾回收場「無啖好食」,不法商人於是轉移陣地,在香港棕地設廠,處理走私到港的電子廢料。這裏說的「處理」根本就是土法煉鋼式,在提取黃金、銅等貴價金屬的同時,遺下有毒廢水和殘渣,荼毒香港生態環境。據報道,全盛期香港每日走私數以百計貨櫃的電子垃圾,被冠上「全球電子垃圾堆填區」的臭名。如果沒有最近實施的《廢電器電子產品生產者責任》法規,情況恐更糟糕。

隨着中國2017年中宣布禁止廿四種「洋垃圾」入口,內地海關「關門大吉」,馬來西亞、泰國、台灣等亞洲地區均受到進口廢品衝擊,先後收緊進口門檻。這些沒去路的國際廢品,仍要尋覓出路,香港倘缺乏驚覺,風險可期。

政府剛公布的2017年數據顯示,香港工業垃圾棄置量,較16年前大幅增加了20%,這不僅打平了1991年的紀錄,並遠高於「家居廢物」(0.1%)、「都市固體廢物」(3.7%)和「商業廢物」(6.3%)的增幅,比例絕不尋常。而這個增長比率,相當於每日多出185公噸或全年67,525公噸的垃圾。

香港工業不興,竟有那麼多工業垃圾,你就不好奇廢從何來?香港可以進口再生資源,但絕不該成為低端廢品的垃圾崗。近一年來,我留意到鄉郊多了新建的回收場,猶如數年前電子垃圾回收場的翻版,這不禁讓人憂慮,香港會否成為無掩雞籠的垃圾自由港?

(本欄目隔周刊出)

%e8%9e%a2%e5%b9%95%e5%bf%ab%e7%85%a7-2019-01-14-%e4%b8%8b%e5%8d%884-11-48
(圖片來自法新社)
延伸閱讀
熱門搜尋
回歸25周年 新聞自由 展覽 環保 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