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紋作為一種常見的美學元素,經常出現在日常之中,其象徵意義及影響力遠比想像中的大,可以成為某種文化的代表符號。圖案是一種直觀的表達手法,透過不同的紋路、色彩、工藝,能建構不一樣的觀感。如果將具中華文化特徵的事物解構,再轉化成紋樣,會演繹出什麼風格?香港知專設計學院透過「流行紋化 Motifx」計劃(下稱「流行紋化」),邀請藝術家與設計師以中國傳統圖紋作切入點,融合現代手法來重新詮釋中華紋樣。
⚡ 文章目錄
讓中華之美再度發亮
論創作和設計,實在有無限的空間與題材,「流行紋化」選擇用中國傳統圖紋為主題的原因很直觀,便是因為香港作為中西文化交匯之都,兼具中華底蘊及國際視野的多元創新思維。香港知專設計學院副院長及「流行紋化 Motifx」策劃人林綺妮博士(Elita)指:「中國文化歷史悠長,能夠從中得到的資源和靈感是十分廣泛的。」而且她認為用創新的角度突破傳統,更能締造獨特的設計。

參與「流行紋化」計劃的其中一位「流行紋化」大使林健仁,以梅、蘭、菊、竹為主題設計出既優雅又簡約的圖案,四種植物在中華文化中被稱為四君子,各有不同涵意,他認為這種象徵性甚具詩意。林健仁素來對中國傳統工藝及文化十分熟悉,他的個人品牌KINYAN LAM的服飾作品常以植物為主軸,並配合貴州繡娘的「打籽繡」工藝。長期接觸傳統工藝的林健仁深刻感受到許多手藝在不久的將來會成為「未來遺產」,他憂心道:「我們可能是最後一代接觸傳統工藝。」他亦希望引人反思:「它們被淘汰,是否真的代表它們沒有價值呢?」所以他致力透過結合傳統工藝與現代設計,把這些珍貴的手藝商品化、產業化,讓繡娘的生活得以維持,亦令這些文化得以重新進入公眾視野。

設計要「貼地」
Motifx中的「x」字,是跨界的含意,設計需要被看見、被使用,才有延續下去的本錢。林綺妮博士感恩有不同機遇使「流行紋化」的傳播層面更為廣泛,她特別提及香港貿易發展局的DesignInsipre提供了B2B及B2C的機會,令設計可以進一步踏進商業世界,「設計師的作品能夠商業化,不僅可以保證收入,鼓勵他們繼續創作,更是代表有人認同他們的作品是好的設計。」


林健仁更直言:「其實設計一定要商業化,設計要以人為本,最終都是回歸到使用者本身。」他指「流行紋化」提供的平台及與其他設計師交流的機會都令他大感驚喜,「看到有一些從來沒想像過可以應用到衣服上的花紋及手藝,『流行紋化』帶出設計可以有無限可能,一個花紋可以配合不同的產品,提升產品價值。」而且「流行紋化」亦為設計師提供了更多展示媒介及商脈網絡。最近「流行紋化」正於深圳萬象城舉行大灣區巡迴展覽,Elita期望能締造更多國際性的交流機會,用「美」來吸引公眾了解背後的故事和文化。

美感需要培養、夢想需要堅持
承Elita之言,「美」是吸引公眾目光的重要因素,不過Elita指:「快速時裝文化分薄了我們對於美感的欣賞和認知。」惟有透過更多的文化藝術活動,才能讓公眾在耳濡目染下學習辨別「美」,讓美學融入生活。因此Elita更希望設計業界人士能夠團結起來,令設計的影響力更大。
林健仁則寄語設計界的新生代「保持創作的欲望」,可能在實現夢想的途中會遭受許多挫敗,但堅持下去,總會遇到知音人,「可能有些人對你的作品抱持批判態度,但不要氣餒,你便去找喜歡你的人。」他以自己的個人品牌為例:「我的品牌設立了兩年,留意到已聚集了一班固定的客羣,令我很有滿足感。」這種遇上伯樂的喜悅,也許便是支撐設計師走下去的動力。
「流行紋化Motifx」巡迴展覽
主辦單位:香港知專設計學院
展覽日期:即日至6月2日
展覽時間:下午12時至晚上8時
展覽地址:深圳萬象城4樓萬象影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