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藝術家們】周俊輝: 畫給未來的觀眾 「總是會有人看到」
熱門文章
ADVERTISEMENT

【香港藝術家們】周俊輝: 畫給未來的觀眾 「總是會有人看到」

1c

剛過去的香港藝術周中,哪 一件作品留給你最深刻印象?周俊輝所畫的九七回歸必定佔一席位。這亦是周俊輝創作廿年來首次在藝博會辦個展,「我不懂做Art Fair,每年我都只會有一兩張畫出現,但我從來都覺得好苦惱,因為個個行過都只得兩秒,我如何去說如此複雜的東西呢?」今次他決定挑戰自己,克服它。

周俊輝 《1997年的香港會議展覽中心》 2025 240x366cm
周俊輝
《1997年的香港會議展覽中心》 2025
240x366cm

⚡ 文章目錄

克服ART FAIR

第一,他想到繪畫新聞畫面。「新聞也是只有兩秒attention,但我的畫有可能存在十幾廿年。」他從兩件看似矛盾的事物本質裏找尋相同之處。

第二,尺寸要大。他想起歷史繪畫,舊時藝術家是如何描繪新聞現場呢?如拿破崙登基,不刻意追求像真和技巧,只是紀實,完成後畫作被陳列於某市政大廳內供途人觀賞。「我一定要有一張大尺寸的作品,如以前的大師畫作那樣。」

第三,拉長時間維度,抗衡「兩秒注意力」。遠觀這幅畫,有沒有浮現一種熟悉感?試試環顧四周。無錯,九七回歸交接儀式正正在灣仔會展舉行,亦是今次個展的展覽場地。一下子,連上廿八年時空。

其他作品亦見時間元素,如《白宮草坪》,素材是資深新聞工作者張寶華在二○○三年見證溫家寶與小布殊在白宮南草坪見面的一幀相片,周俊輝刻意繪畫白宮全貌與前方草坪,同時加入另一個時空,他思考過不同版本,「例如特朗普在這裏宣布參選時羣眾舉手歡呼、拜登孫女結婚亦在這裏,以至最近Tesla駛進這裏。但我最後選擇的是沒有人的白宮,說明這建築和植物可能比人存在得更久更長,我想繪畫一種趨向永恆的時間元素,因為繪畫本身就是趨向永恆,而新聞卻只是一刻。」畫中天空是黃昏時分,白宮光影卻是正午,「觀眾未必看得見,但會讓人感到『有啲唔妥』,這是人的直覺,是一種好超現實的東西,這一種質疑,這一種不自然,這一種Alienation(異化),本身就是藝術。」

「在Art Fair的人看不出來也不要緊,但大家在打完卡之後,突然間可能就會見到。」這是他克服藝博會難關的方法,要從芸芸作品當中,留下來。

周俊輝 《白宮草坪》 2025 150x100cm
周俊輝
《白宮草坪》 2025
150x100cm

要有棱角

談到近年直接回應時弊的本地創作減少,周俊輝亦坦承:「我不會天真到說沒有這個壓力,但我又覺得不要先自己嚇自己。」他甚至覺得在這年紀遇上大時代,逼使他發掘一種新語言創作,恰好使他平安渡過中年危機和創作瓶頸,「我既然做得創作,其實遇上大時代是應該面對它和好應該把握這體驗。」例如今次,他從往日多數引用電影畫面繪畫,變成使用新聞片段,在刻下很多新聞故事都慢慢消失之時。

「我不是偉大到說覺得自己有一種社會責任,但我相信我是無可能連根拔起,只做一些風花雪月的事情。因為我們學藝術時,學習的是批判思考,是學習表達,如果我們最後是做一些不表達的作品,那我們以前學習來做甚麼?」他想到工作室掛有一幅自己摹仿嶺南第一代畫家高劍父的南瓜花畫作,畫中提字訴說革命期間,山城無人炊飯,路上無人無車,花兒攔路開花,「就算畫朵花都可以好有革命精神」。

直白也好,隱晦也好,周俊輝認為藝術必須擁有棱角與批判思考。「藝術作品應該長命過我們,我們從地球消失之後,有幸的話每一年有一件作品留在地球上,這一件就是留給未來觀眾。到時,他們會站在一個怎樣的處境看見這個作品?他們會讀到我們現在這個年代。」

「總是會有人看到。」

3
(圖左) 周俊輝 《2000年10月27日人民大會堂》 2025 180x270cm
延伸閱讀
熱門搜尋
回歸25周年 新聞自由 展覽 環保 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