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導演系列1】《得寵先生》導演何英毅與李志偉 十年磨練為着一個導演夢
熱門文章
ADVERTISEMENT

【新導演系列1】《得寵先生》導演何英毅與李志偉 十年磨練為着一個導演夢

16.04.2025
甄梓鈴
相片由寰亞電影提供
導演兼編劇何英毅(左)和李志偉(右)花十年時間寫成劇本,拍成首部執導的電影。

《得寵先生》完成後期剪接後,導演兼編劇李志偉、何英毅先後移民英國,直到電影正式上映,二人回港跑謝票場,為自己首部執導的電影宣傳。訪問當日,記者與兩位獲香港電影金像獎新晉導演提名的導演在視像見面,隔着電腦熒幕,李志偉身後的背景是一片晴空,傳來陣陣的鳥鳴聲,搬到九千公里外的新環境,心底裏還是想繼續拍戲,他們的電影路是怎樣走過來的?

導演兼編劇何英毅(左)和李志偉(右)花十年時間寫成劇本,拍成首部執導的電影。
導演兼編劇何英毅(左)和李志偉(右)花十年時間寫成劇本,拍成首部執導的電影。

香港電影金像獎公布新晉導演入圍名單時,正是英國清晨,何英毅在煮早餐給小朋友,收到消息後,一個又一個人名如走馬燈在他腦海閃過。李志偉說:「這部戲的預算或者我們的想法,無可能用現在這個規模和資金去拍成,好多人『拍膊頭』,有些人聽到這個project對流浪狗有意義,對狗義工有正面message,他們投入幫我們。沒有他們,可能演員的文戲都會成就到(套戲),但一牽涉到有狗隻或狗隻的訓練,一定不會去到現在這個水準。」

《得寵》說的是老人與狗互相救贖的故事,性格孤僻的佳叔(鄭丹瑞飾)上山尋死,被流浪狗所救,電影提及動物保護、獨居老人、孤獨、移民,導演用有限資源拍出一個動物題材,挑戰極大,李志偉表示:「十年前,我們都對社會充滿熱情,有很多東西想講,好大把火,為甚麼有些人會這樣對待動物?講真,不是我們特別有愛心⋯⋯在香港,當我們一講愛心,就會被人話老土、虛偽,我們就會反問,這些不是基本咩?愛就是互相尊重。」

《 得寵先生》講述老人與狗互相救贖的故事,性格孤僻的佳叔(鄭丹瑞飾)上山尋死,被流浪狗所救。
《得寵先生》講述老人與狗互相救贖的故事,性格孤僻的佳叔(鄭丹瑞飾)上山尋死,被流浪狗所救。

遊走不同崗位

何英毅今年三十九歲,李志偉四十三歲,二人擔當過電影幕後不同崗位,何英毅形容,自己是看香港電影長大,大學選科時,記得老師說:「要找一樣東西,你對住佢四十年都唔厭。」於是他入浸會大學讀電影,二○○九年入行,做過《飛砂風中轉》、《竊聽風雲2》、《車手》場記,前期開會,替導演準備分鏡,幫副導演做casting,記連戲。任《浮城》(2012)場記時,他認識了同劇組的李志偉。

當年不是每部電話都可以上網,場記不能靠手機拍攝連戲照片做記錄,每次收工都要趕去曬相,然後用實體畫簿,一張張相貼出來。何英毅說,現在手機影完相,將劇組各部門加入羣組,更快更準確,「入行初期壓力大,我試過行行吓旺角流眼淚,但不是傷感,我拖住行李箱行,攰就坐地鐵瞓覺。」

李志偉對電影的興趣始於中六,他加入電影學會,幾個同學輪流帶碟回校播,並有機會拍短片參賽,「發現拍片咁有趣,好似可以透過拍片去講我想講的故事或訊息。」後來他報讀演藝學院導演系,畢業作品《那年曇花開過》曾在香港亞洲電影節及ifva參展,初進電影世界,他擔任《父子》(2006)場記,跟劇組出埠,幫手整call sheet兼照顧小演員,「當時覺得電影世界很大,攝影有李屏賓,譚家明做導演,對我來說,可以近距離接觸到演員明星。」

故事醞釀十年

二人由場記到資深副導演,一步一步走到現在,當上導演,拍自己的戲。《得寵》劇本早在二○一三年開始醞釀,何英毅和李志偉其時住得近,同是秀茂坪街坊,早上載完孩子上學,兩人就開始討論劇本,傾完再寫,翌日開會又重新修改,這個過程維持了兩年多。何英毅解釋,現在最終版本,很重要的起點是佳叔的歷程,主角怎樣去改變,有了這個骨幹,他們根據主題修改故事,劇本創作經歷長時間才完成,「好似在裏面一直尋覓東西,找到的時候,知道了方向,再修改。」

「我經常都說,如果初期,真的有人給我們機會開拍,我們都未必講到現在這個故事,同歷練、經驗有關,時間都幫我們琢磨這個故事。」李志偉說。

故事醞釀十年,遲遲未開拍,問他們有沒有一刻想放棄?李志偉笑起來:「大部分時間都係想放棄。」何英毅接着說:「唔知點解每一次放棄之後,好似有些方向,不如試試做,我話好呀,就繼續做下去。」

何英毅後來看了動畫《靈魂奇遇記》(2020),幫追夢追到攰的他釋懷,尤其那時疫情,太多事情不似預期,他一度覺得整個project不可能繼續,「我在某個時刻都需要找方法,幫自己繼續企起身。」

拍戲為時代留下筆記

電影裏,俊文(馮允謙飾)與悅娜(盧慧敏飾)討論移民,女方不捨照顧流浪狗的工作,不想離開。現實中,碰巧兩位導演都移民了,在去與留之間,你們有沒有掙扎過?何英毅回想,拍完《得寵》,有一段時間思考前路,一來小朋友到了入學年紀,二來自己都需要找其他工作幫補收入,「有少少似(部戲)帶住我走的感覺。」李志偉坦言,要放下一個建立多年的事業是困難的,移民理由一部分因為家庭,完成後期製作亦是契機,讓他覺得可以試試新發展。去到英國會繼續拍戲嗎?李志偉聞言:「太困難了!」因為英國有工會制和行內守則,「我要做回副導演的話,其實都要學習新知識。如果做導演,我諗面對的困難和香港差不多,你首先要寫一個好劇本,然後找到投資者。」

去年《得寵》上映,李志偉在社交平台吐心聲:「我真係好鍾意拍戲啊」,形容自己對電影的喜愛程度是「中毒」,試過夢遊起牀,拍醒熟睡中的太太說:「喂,你穿崩啊!」對他來說,電影創作的意義,是可以將自己想到的訊息,透過故事告訴別人,而觀眾聽完都會有益處。他又認為,拍電影可以為那個年代留下筆記,最基本會見到當時的市面生活,及創作者的想法,編劇、導演都會透過角色表達自己想講或者思考的東西。何英毅則說,電影作品始終是面向觀眾,「好想有少少貢獻,希望可能幫到(人)。」

悅娜(盧慧敏飾)與俊文(馮允謙飾)在電影 有重要戲份,女方不捨照顧流浪狗的工作,不想移民。
悅娜(盧慧敏飾)與俊文(馮允謙飾)在電影
有重要戲份,女方不捨照顧流浪狗的工作,不想移民。
甄梓鈴
相片由寰亞電影提供
延伸閱讀
熱門搜尋
回歸25周年 新聞自由 展覽 環保 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