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攝影愛好者團體Ménos(心象社)去年推出攝影集《也無風雨也無晴》,記錄疫情時代至今各個被遺忘的時間與角落。「 La Galerie Paris 1839」畫廊由兩名居港法國人主理,近日為Ménos舉辦與其攝影集英文名同名展覽《The Weight of Silhouette》,挑選Ménos自二○一六年起的黑白與彩色照作品,並重新排序,配以展場空間建立視覺敘事,透過這些年來的香港與當下重新對話。

Ménos由相機店東主兼特約攝記Jo與店內相遇的攝影愛好者組成,當中有電影導演、地盤工、戲院職員、攝影記者等。由於成員本職各異,意外記錄外人無法看到的視角,例如由地盤工拍下興建中的第三條跑道地盤。

攝影集時空橫渡香港正值變遷的六年,當社會運動痕跡未息,疫情又接踵而至。然而不論相冊與展覽也沒有選取太多直白的新聞紀實相片,而是以更含蓄隱晦的影像去呈現轉瞬即逝的時空。Jo指,「我們希望有多點起伏,多點情緒的牽動,像一張唱片、一首歌曲帶動到讀者的情緒。」Ménos本身亦有成員移民英國,Cherry是其中一員,而她的視角——樹梢旁那輛遠去的飛機亦有被置於展覽當中。

重塑:剪影的重量 法式閱讀節奏
是次策展人為法國攝影師Cyril Delettre。二○一四年,Cyril與Marie-Florence Gros在中環開設聚焦紀實攝影與攝影藝術的畫廊 La Galerie Paris 1839。Cyril對Ménos新相冊《也無風雨也無晴》愛不釋手,甚至自行購入相集再廣送予身邊的友人。

Cyril於是從《也無風雨也無晴》選取照片,為展覽重新排序。從畫廊玻璃櫥窗往內看,第一張攝入眼簾的是一張巨型黑白照——一條由光束匯聚而成的河,讀者細心閱讀才會發現那是經慢快門攝下的公路。Cyril特意選擇它作開場白,他認為那是一張充滿能量的作品,引領觀眾走進是次展覽的旅程。

入口左右兩側各設有一張半身大的黑白照,讀者會看到右手邊的作品——倒後鏡映出一張正在俯瞰山下維港夜景的臉,臉上似帶淚痕。Cyril認為,這令他聯想起美國紀實攝影師Elliott Erwitt經典作品《California Kiss》,那張在加州海邊,車輛倒後鏡映出一對戀人的經典作。
Cyril從過百張Ménos相片中,抽出數十幅作品曬成不同尺寸的照片,隨紅色牆壁延展,作品大小錯落有序。Cyril以策展人的視角,重新觀照過去六年的香港,與背後的社會大事相比,他更重視相片自帶的情緒、感覺、線條與構圖。宛如烏雲蓋頂的灣仔一隅,他卻看見燈光經玻璃反射,變成懸浮中環廣場上的光點,如同外星飛船。

攝影集的名稱《也無風雨也無晴》,原來自宋代詞人蘇東坡《定風坡》作品。詞人經歷風雨變幻後,以豁達灑脫的心境回看人生得失。Cyril只大概理解詩句的「風」和「雨」。對他來說,或許閱讀香港如同宋詞,是另一種文化脈絡,但至少情感可以共通。他喜歡《也無風雨也無晴》的英文書名《The Weight of Silhouette》,是關於影像的重量,也包含逆光下陰影的輪廓。 「所以這也是書裏意境的一部分。你沒有非常明確的圖象,所以你有這種心情、這個主題、這種想像力、詩意。」他說。
紅牆之末,是關於離開的意象。一幅作品框起某道舊牆上懸掛泛黃的英女王伊莉莎白二世肖象;與掛在旁邊的、在添馬公園望向對岸的人像背影,同屬展覽本身的句號。只見回頭剛好看到櫥窗背後,那張西九龍M+巨幕上的一對眼晴,所有情緒濃縮於一瞬,留下觀看者的無窮解讀。

《The Weight of Silhouette》By Ménos 展覽
日期:即日至五月三日
時間:星期二至六上午十一時至晚上七時
地址:香港中環荷李活道74號地下La Galerie Paris 1839
費用:免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