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想放鬆時,或許會選擇在公園散步,週末來場郊遊,甚至臨時決定「過大海」感受另一座城市的氣息。這些「說走就走」的行程,讓我們得以感受到生活的樂趣和自由。然而,對於住在院舍的殘疾長者來說,這些經歷,卻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心願。
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於二〇二三年公佈有關長者精神健康的調查,調查於二〇一九年至二〇二三年進行,分別有逾四千多名長者及約五百名居於安老院舍的六十歲或以上長者參加。研究發現,約百分之8.6的長者患有抑鬱及焦慮症,較少社交及患有慢性疾病均是影響長者精神健康的因素。

試想想,若每天只能待在院舍裏,抬頭看著窗外那片熟悉的天,狹小的空間裏藏著對外面世界的渴望與無奈,那是怎樣的生活?不過,隨著虛擬實境(Virtual Reality,簡稱VR)技術愈趨成熟,這一切或許能有少許改變——你可曾想過,VR能把長者「帶出」院舍,重新感受外面的世界?
⚡ 文章目錄
安坐院舍之中的「旅遊」
東華學院「數碼精神健康轉化研究中心」研究團隊於二〇二三年五月就「共融虛擬實境與長者精神健康」進行研究,研究為期兩年。團隊於東華三院全港二十六間院舍招募二百六十名參加者,參加者均為六十歲或以上、居住在長期護理設施的殘疾長者。
研究團隊特意為長者設計合適的VR短片內容,短片題材分為三類:第一,自然景觀,包括沙灘、雪地、瀑布和森林;第二,旅遊景點,包括長者熟悉的昂坪360、寶蓮寺、澳門古蹟、山頂和赤柱;第三,舊時回憶,包括大澳漁村、傳統酒樓婚宴、中秋屋村遊樂場和唐樓街道。

團隊將參加者分為兩組,包括實驗組和對照組,分別有一百三十三和一百三十二人。他們採用評估精神健康狀況的「世界衞生組織五項身心健康指標(WHO-5)」、評估抑鬱症狀的「病人健康狀況問卷(PHQ-9)」、評估健康相關生活品質的「歐洲生命質量學會健康量表(EQ-5D-5L)」、評估感知社會支持的「感知社會支持量表(PSSS)」以及評估孤獨感的「簡短孤單感量表(DGLS-6)」進行調查。
長者抑鬱症狀減少 惟孤獨感未見改善
結果顯示,實驗組的參加者經過六星期共十二節的VR體驗後,身心健康指標有顯著改善,而對照組則沒有變化。至於精神健康方面,抑鬱症狀在兩者身上均有減少。而實驗組的參加者在感知社會支持上也有所改善,對照組則沒有變化。然而,在孤獨感上,兩組參加者均沒有體現出顯著變化。
負責領導是次研究的東華學院校長陳慧慈教授說,長期居住在護理設施的殘疾長者,受困於身體狀況,未能外出活動,而VR技術則能讓長者在安全的情況下,重新沉浸在大自然中、或「參加」港澳遊、甚至再次「走」在熟悉的街道上。她又指,希望這套具有治療用途的VR系統,能為更多社區院舍提供解決方案,改善長者的精神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