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記心理學】從百歲婆婆到頂尖運動員:日記如何改變人生?自我覺察從記錄小事開始
熱門文章
ADVERTISEMENT

【日記心理學】從百歲婆婆到頂尖運動員:日記如何改變人生?自我覺察從記錄小事開始

27.02.2025
法新社、網上圖片
diary

「二〇二五年一月一日,天氣晴。今天是第一日寫日記,希望接下來也能繼續寫下去。」

類似這樣的話,你也有寫過嗎?一年之始,興致勃勃地買本日記,打算每天記錄生活,但當兩星期過去、一個月過去、三個月過去,日記就被塵封在某個角落。每天寫幾行字,看似很簡單,但若能堅持下去,或許能讓我們更了解自己。

100歲的人生 寫了90年的日記 

在美國,有名一百歲的婆婆自十歲便開始寫日記,九十年間,她寫了將近三萬三千篇日記。她叫Evie Riski,首次寫日記是一九三六年一月一日,自此從未間斷。從小時候幫家裏做的農場雜務、高中時的暗戀對象、三個孩子的誕生,以及丈夫的去世,她都一一記錄下來,並將這一本本日記收藏於雪松木箱。

她在接受《華盛頓郵報》訪問時說,除了生孩子或生病住院期間,她幾乎都隨身攜帶日記,有時候會寫在廢紙上,回家再將内容抄寫在日記上,更說「實在找不到藉口不寫日記」。「每天晚上,當我寫完日記之後,我總會回顧一年前的同一天,看看自己當時在做甚麼。」她補充道。

Evie Riski的女兒Michelle Locken也仿效母親,二十年前開始寫日記,她說,在現代社會,每個人都習慣用手指按鍵盤打文字,「但其實,能坐下來寫作和反思是件好事。這已經成為一種失落的藝術。」

過去七年,Evie Riski一直住在安老院,院舍職員說,她常為其他長者帶來啟發,「我們經常覺得,時間實在過得太快,但Evie找到了一種方式,將她的人生記錄在一頁頁的日記裏面。」

Evie Riski說,寫日記每天花不了多少時間,但能養成這個習慣,實在是很好的事情,「90年是一段很長的時間,但我很高興我做到了。」

日記是勝利的秘密? 銀牌運動員Nicola Olyslagers的「神奇綠色日記」 

一本日記,或許不僅是記錄生活,更藏着神奇的魔力。

先後於東京及巴黎奧運奪得銀牌的澳洲跳高運動員Nicola Olyslagers,每次比賽都吸引不少觀眾,但最惹人注目的,不是她跳得有多高,而是每次比賽後,她都會低頭在寫一本綠色的日記,究竟她在寫甚麼?

這本日記,被Nicola Olyslagers稱為「小金書(Little Book of Gold) 」,她在二〇一九年開始書寫,每次跳完後,她都會寫下一些技術調整的建議、激勵自己的名言或個人反思。她曾在一年内參加十場比賽,而這本神奇小書,幫助她在九場比賽中獲勝。

Nicola Olyslagers手上拿着的,就是被她稱為「小金書(Little Book of Gold) 」的日記。
Nicola Olyslagers手上拿着的,就是被她稱為「小金書(Little Book of Gold) 」的日記。

任教Nicola Olyslagers十四年的教練Matt Horsell說,寫日記的習慣,是她訓練的基石。「每次跳高後的書寫,讓她能夠放空自己,思考『我還需要努力什麼』,而不是被情緒沖昏頭腦。」

「這個筆記本是我的訓練日記,我之所以它帶到比賽中,只是為了讓自己知道,哪些地方我做得好,哪些地方需要繼續努力。一旦把這些想法寫下來,你就不必把它放在腦海裏,那便能有空餘的空間,思考其他事情。」她說道。

寫日記不僅能讓她提升技術,也能讓她調整心情(mental reset),好讓她能夠處理比賽中的高潮與低潮。Nicola Olyslagers強調,「這個過程比實際寫在紙上的東西更有力量。」

她的日記本裏,到底寫了甚麼秘密?
她的日記本裏,到底寫了甚麼秘密?

除她以外,不少知名運動員也有寫日記的習慣。美國田徑運動員Anna Hall在參加奧運前會在日記中寫下肯定的字句,如「我已經盡我所能來到這裡,現在是時候好好享受」、「這是我的賽事、我的頭銜、我的位置。我要把握機會」,這些字句能幫助她專注賽事,給予她足夠的信心去面對一切。

英國田徑運動員Zharnel Hughes不但會在日記中寫下訓練記錄,更會用來「預測未來」。二〇二三年,他在倫敦鑽石聯賽(London Diamond League)中跑出 19.73 秒的驚人成績,打破 John Regis 保持了三十年的兩百公尺紀錄。

他其後在X發文,貼上自己在當天早上寫下的日記,當中寫道:「我感覺很好,準備出發並享受樂趣,19.73 秒。我們來吧!」透過寫下自己的願望,他把夢想轉化成具體的目標,讓他得以成功。

日記裏的心理學 寫日記到底有何好處?

美國拿撒勒學院(Nazareth College)曾在二〇一六年進行一項有關日記的心理學研究,研究團隊邀請六十六名註冊護士參加為期六周的日記課程,當中包括六堂日記課,每堂兩個半小時,參加者需在課後完成一至三小時的作業。

第一堂的日記課中,每位參加者都會收到一本書《The Write Way to Wellness》,該書由日記治療的先驅、心理治療師Kathleen Adams所著。在計劃當中,參加不需交出日記作業,但有機會在課堂上口頭分享他們的經驗和感受。

 

%e7%9b%b4%e5%80%92%e7%9b%b8logo

研究團隊在課程完畢後派發問卷,結果發現,參加者的滿足感、倦怠及創傷情況都有所改善。有位護士如此形容她的經歷:「日記讓我有個地方可以傾訴心事、寫下自己的想法或是『咆哮』一下。我不再需要在不恰當的時候大聲宣洩,或是把負能量灌輸給別人。我能擁有一個宣洩的渠道,而非將負能量積聚在心中。」

另一位參加者則表示,日記能讓她覺察情緒,無論對於他進行護理工作,或是在日常生活中處理事件也很有幫助,「寫日記迫使我覺察自己的焦慮,快速聚焦情緒的根源,促進我應對焦慮的能力。」

一本小小的日記本,是覺察情緒的開始,哪怕是一句的生活記錄,或是寫滿一頁的感受,都能成為與自己對話的橋梁。某天翻開重看,可能會發現,往日那些喜怒哀樂,都是成長的印記。

《華盛頓郵報》訪問——Woman, 100, has journaled every day for 90 years: ‘No excuse for me not to’

https://www.washingtonpost.com/lifestyle/2025/02/09/journal-diary-centenarian-north-dakota-100/

奧運選手Nicola Olyslagers訪問——The power of the journal: Olympians' secret to success

https://www.olympics.com/en/news/power-of-the-notebook-olympians-secret-to-success

日記與心理健康研究——Change your life through journaling--The benefits of journaling for registered nurses

https://www.researchgate.net/publication/308956936_Change_your_life_through_journaling--The_benefits_of_journaling_for_registered_nurses

法新社、網上圖片
延伸閱讀
熱門搜尋
回歸25周年 新聞自由 展覽 環保 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