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喂,大佬呀,搵食啫。
羊大隊,走過地盤,走過荒地,走過污水之溪,走過人遷居後遺下的雜物……
喂,大佬呀,搵食啫。
原來,唔單止人係咁諗,羊都係咁諗。
七個字,講晒。
人如是。羊如是。





「咩咩」不絕 村民視如街坊
周末風和日麗,正午時分,梧桐河一帶「粉嶺北發展區」工程正進行得如火如荼。河的一邊是「粉嶺繞道」地盤,對岸是部分石湖新村已被徵收並圍上了鐵線網的荒地。不遠處是昔日的馬屎埔村,現已是興建中的大型住宅地盤。沿河的行人路,除建築車輛以及工人進出外,只有零星騎單車的遊人以及附近村民經過,環境頗為冷清。就在此時,遠處傳來「咩~咩~」之聲,瞬間,一羣羊已跑到眼前。
這羣為數五十多隻的羊,由石湖新村村民「華叔」所養。每天下午一時,華叔都會準時由羊棚出發,牧放羊羣出外吃草。羊羣途經之處,遊人嘖嘖稱奇,紛紛駐足拍照;相反地盤工友丶附近村民若無其事,猶如把牠們當作擦身而過的普通街坊一樣。村民表示:「唓,十幾年都係咁啦。有乜咁奇吖!啲羊咁純又鬼死咁細膽,嚇一嚇佢都驚,有乜好怕。」




人去地荒 羊羊日日「開餐」
經過多日觀察,羊羣路線每日大致一樣:
「一出閘」,「羊咩」大家姐「大角黑羊」就會率領大隊先到村內荒田開餐,而牧羊人華叔就會手持掃把跟隨其後,一路幫那羣正在用膳的「大帝」執手尾,清理牠們在行人路上遺下的「便便」。
大約一個多小時後,羊羣再度出發,走到那住宅地盤外圍另一幅荒地,繼續醫肚。不過這處的環境,認真麻麻。四周都有村民搬遷後遺下的雜物,而且荒地中一條小溪,似被污染,流出灰灰的泥水。由於該處地方較小,羊羣只逗留約半小時,就得另覓開餐地點。期間,遇上泥頭車,或者挖泥機,對羊羣來說,已經見怪不怪。吃着吃着,黃昏五時許,華叔大喝一聲,看來有點不情不願的羊羣,就乖乖地跟大隊離去,返回羊棚。



人與羊都係要呢七個字
這些就是華叔以及羊羣每日的生活。
粉嶺北目前正面臨大變。其實,華叔住所以及羊棚,同樣被納入收地發展範圍。雖然暫時未有徵收日期,但是被問及收地後有何打算,華叔語帶無奈:「唉……有乜點算吖?其實幾年前已同相關部門傾咗大約調遷安排,點知疫情嚟到,一拖就幾年。政府啲人都唔同晒啦,依家再搵佢哋傾,佢哋就話『上頭』冇指示,理都唔理我。唉……依家只能夠,過得一日得一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