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路舍專欄】無家者就業背後:看不見的夢想
熱門文章
ADVERTISEMENT

【同路舍專欄】無家者就業背後:看不見的夢想

07.06.2024
張倩怡(同路舍項目主任(就業支援服務))
圖片由作者提供

社會各界對於無家者的印象有着很多負面評價,當中經常出現一個字:「懶」。在香港這般繁華的城市,大部份人相信要養活自己,安居樂業似乎並不是一件難事,因此慣性地把自身經驗加諸別人身上。然而,無家者於就業時所面對的問題各式各樣,如因慢性疾病丶精神健康狀況丶創傷事件而無法處理工作細項,因此不能以一個「懶」字概括所有無家者失業原因。

以下RJ的故事印證了無家者絕不只是流於大眾既定印象之中-充滿夢想的RJ擁有一份對設計的熱愛和堅持,並在浮沉歲月中支撐着他前進。無家者是可以作好準備,可以充滿夢想和熱誠,亦可以是推動社區發展的一份子。

RJ為展覽所設計的大型展版
RJ為展覽所設計的大型展版

從海外到回流、從work到dream work

RJ過去於海外生活多年,舉手投足間散發着紳士風範,並説得一口流利英語,RJ笑言自己是半個美國人、半個香港人。RJ曾於美國公司擔任行銷策劃(marketing)的工作。當時蘋果公司的Mac系統首度面世,在好奇心驅使下,RJ開始摸索如何使用Mac系統進行設計 ,並主動與不同設計師交流。RJ漸漸對平面設計產生興趣,並成為他的夢想職業。

RJ於1995年回流香港加入同事成立的初創公司,令他擁有更多接觸設計的機會。期間,RJ發現了自己對設計知識的不足,於是選擇在夜校進修設計。在累積到更多知識與經驗後,RJ計劃創立自己的生意。在創業時,他「一腳踢」地負責設計、管理項目、聯絡公司洽談合作,雖然繁忙卻樂在其中。自此,RJ回流香港後擔任平面設計工作已近二十年。

然而,當他想進一步拓展自己的事業時,事情卻不如想像般順利。投資失利,親人離世,最終流離失所,而種種負面的經歷讓RJ受到抑鬱症困擾。飽受情緒困擾的RJ自顧不暇,輾轉下來到同路舍的社區中心,並使用中心的膳食服務。RJ在得到基本生活保障後,開始跟進自身狀況。慢慢地重新掌控抑鬱症後,RJ加入了「社區幹事計劃」,希望透過參與義工幫助他人。計劃下RJ得到了發揮所長的機會,為機構對外展覽設計大型展版,同時也獲得再次繼續追求夢想的信心。

RJ為無家者設計的旗幟
RJ為無家者設計的旗幟

追求夢想

回望過去,RJ自言幫助自己走出抑鬱症的是冥想、設計,做自己有興趣的事是他的靈丹妙藥。提起設計,RJ便神采飛揚、侃侃而談了起來,他說於失業期間,並沒有停止過設計。

於RJ心情低落時,從廣播節目中聽到由李小龍女兒李香凝介紹有關李小龍的哲學思想並深受其鼓舞,於是為李小龍設計了一個具紀念性的休憩空間概念。設計中融入了李小龍提出關於「虛空」丶「似水無形」的哲學思想。透過休憩空間的設計,他希望於未來能將李小龍的哲學思想能展於人前。

除此之外,RJ也致力讓更多人了解到無家者的需要。RJ留意到目前還未有象徵無家者的旗幟,便着手設計,將自己的經歷融入設計元素。例如RJ了解部分無家者會依靠觀察太陽的升降以判斷時間,便將太陽的圖案放上旗幟的一角。每個圖案的擺放設計,無一不用心。

RJ更為無家者設計了宿舍,冀望能有效利用香港寸金尺土的空間,使更多無家者能擁有一個家。設計中融合了個人空間及集體生活的元素,不單從無家者的起居,更從心理健康的層面作出考量,例如設計容讓無家者表達自我的空間。RJ盼望有一天能在社會及國際上看見自己的作品,能夠引起大衆關注無家者,甚至為無家者謀福祉。

在社會標準的界定下,六十一歲的RJ正處於失業的狀態,並即將到達退休年齡。然而,RJ仍然每天做義工,為自己的夢想作出準備,計劃推出自家設計產品宣揚本土文化。他的努力與付出未必被人看見,甚至被大眾單憑客觀條件視為欠奉生產力的社會階層,但他會按着自己的步伐,實現夢想,努力不懈地回饋社會。

未來,RJ會帶着如李小龍一般的精神繼續追夢,懷着堅毅的心大步向前。

RJ為無家者設計的宿舍
RJ為無家者設計的宿舍

工作的迷思與就業支援的概念

固定工作,只是其中一種就業模式。在就業模式多元光譜下,不少人選擇捨棄固定工作成為「斜槓一族」。「就業」除了字面意思外,同時亦隱含「發揮強項」及「自我實現」。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強項和能力,就如RJ一樣,擁有設計的強項和能力,並正等待機會來臨。

所以提到支援無家者的就業服務,並不只是單純為無家者尋找工作,而忽視了無家者真正需求。因普遍導致無家者無法工作的原因包括身體和精神健康問題,以及部分無家者未具備基本生活丶社交技能。故此,要為無家者找到「適配」的工作,「適配」指工作性質應與受僱人士的能力、興趣和價值觀所吻合。因為工作為的不只是金錢,更是自我實現丶連接社會。如RJ一樣,工作可以是追求夢想,以此不斷推動自己,同時需配合其他全人服務支援、同時規劃職涯、培訓工作技能,使他們相信及正視自己的能力,期望於長遠能創造適合無家者就業的環境。

結語

最後,筆者衷心感謝RJ願意分享自身經歷,令社會大眾有察看無家者的努力與不同面貌的機會。祈望社會能以友善與理解的態度對待無家者,莫以有色眼鏡看待無家者,抹煞無家者的能力與努力,嘗試聆聽每位弱勢的故事,明白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強項甚至夢想。亦盼望企業持友善及理解的態度,讓無家者能夠有更多工作機會,於職場上大展所長。

張倩怡(同路舍項目主任(就業支援服務))
圖片由作者提供
延伸閱讀
熱門搜尋
回歸25周年 新聞自由 展覽 環保 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