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設計師的創新之路|可持續時尚與未來材料
      熱門文章
      ADVERTISEMENT
      時尚,從毀滅到重生 │ 新世代物料的時尚革命

      本地設計師的創新之路|可持續時尚與未來材料

      11.06.2025
      TUNG KAM
      VINCENT WONG, BRANDS & FROM THE INTERNET

      在當今快速變化的時尚產業中,創新材料與可持續設計正成為推動行業轉型的核心力量。NEXT@Fashion InStyle匯聚了全球約六十家前瞻性物料供應商,共同探索環保與高科技時尚的未來發展路徑。INNER邀請到當中五位本地設計師—Arto Wong、Jason Ying、Toki Wong、Johnson Chong和Kinyan Lam談談他們的設計理念與實踐,展現了香港設計界在可持續時尚與材料創新方面的探索。通過解讀他們對傳統與創新、功能與美學、環保與商業價值的獨特見解,我們可以窺見時尚產業正在經歷的深刻變革,以及設計師如何在這一變革中扮演着關鍵角色。

      whatsapp-image-2025-06-11-at-3-25-11-pm-3

      Arto wong

      Arto wong

      大眾對可持續材料愈來愈重視。儘管現時在技術推廣和市場認知上可能存在一些挑戰,但我期待Lotuxilk和AlgaFila能夠成為未來時尚設計中常用的材料,並帶來更多創新的可能性。

      ARTO以其對海藻與蓮花纖維的創新應用和強烈的幾何美學,為環保時尚注入了前所未有的活力。作為香港本土設計的代表人物之一,ARTO將「零廢棄」理念與充滿衝擊力的條紋設計相結合,創造出既負生態責任又極具視覺張力的作品系列。她的實踐證明了可持續材料不僅限於中性色調和簡約造型,同樣能夠承載最強烈的色彩對比和最前衛的設計實驗。

      whatsapp-image-2025-06-11-at-3-25-09-pm-1

      環保革命

      ARTO對海藻(AlgaFila)與蓮花(Lotuxilk)纖維的選擇,源自對材料背後環保價值的深刻認同。「最吸引我的是它們都強調了資源的再利用與環保性」,她解釋道。這兩種植物性纖維代表了紡織工業的最新突破:海藻纖維從過度繁殖的海藻中提取,緩解了水體富營養化問題;蓮花纖維則利用蓮花莖部通常被丟棄的部分,實現了農業副產品的升級利用。據估算,這些創新材料的生產過程可比傳統紡織纖維減少約50%的碳排放和水足跡。

      面對植物纖維常見的顏色限制問題,ARTO沒有將其視為障礙,反而轉化為設計特色:「我要以這兩種纖維的自然色調作為基礎再進行設計。」她利用海藻纖維的淡綠色和蓮花纖維的淺棕色作為中性底色,通過與鮮豔橙色的對比搭配,創造出令人過目難忘的視覺效果。這種處理方法既尊重了材料的自然本質,又突破了生態材料常被視為單調的刻板印象。

      whatsapp-image-2025-06-11-at-3-25-09-pm-2

      香港可持續設計的優勢與挑戰

      「在香港較容易接觸不同的物料供應公司及生產公司,有助設計師們開發有關可持續發展的創作。」她指出了香港作為國際商貿中心的獨特優勢。密集的供應鏈網路、高效的物流系統和國際化的資訊流動,使香港設計師能夠快速獲取全球最新的可持續材料和技術。

      然而,ARTO也清楚意識到香港在可持續轉型中面臨的挑戰,特別是市場對創新材料的接受度仍需培育,她期待Lotuxilk和AlgaFila能夠成為未來時尚設計中常用的材料,這一願景需要產業鏈上下游的協同努力。儘管如此,ARTO對植物纖維的未來充滿信心:「大眾對可持續材料愈來愈重視。」她的作品正是向業界證明,環保材料同樣能夠創造出商業成功的時尚產品。

      whatsapp-image-2025-06-11-at-3-41-44-pm-2

      從廢棄物到高端設計

      ARTO對海藻和蓮花纖維的應用,體現了一種深刻的材料哲學轉變:將廢棄物重新定義為寶貴資源。「這種從自然界廢棄物中提取的纖維,有效減少了浪費」,她強調道。這種思維顛覆了傳統線性經濟中「取材—生產—丟棄」的模式,代之以迴圈經濟的理念。

      在技術層面,ARTO對這兩種纖維的處理展示了驚人的適應性:「兩種物料的觸感與日常市場上常見的物料效果相似,並沒有因為是再生物料而影響手感。」這一細節十分重要,它證明了可持續物料已經達到了與傳統物料相近的品質水準,甚至因其獨特的自然特性而具有額外價值。ARTO特別欣賞這些材料能夠保留及表現出天然資源的獨特顏色及自然的美感,這種不可複製的自然印記正是高端可持續設計的價值所在。

      whatsapp-image-2025-06-11-at-3-41-44-pm

      Jason Ying

      whatsapp-image-2025-06-11-at-3-25-10-pm-1

      可持續布料實際上激發了更多的創意。我雖然面臨一些挑戰,但這也促使我探索新材料和技術,創造出更具特色的設計。

      糅合軍事風格與可持續牛仔布

      Jason Ying是一位以軍事風格與可持續設計著稱的新銳設計師,他的作品完美融合了歷史厚重感與現代環保理念。在當代時尚界,可持續性已成為不可忽視的核心議題,而Jason 通過自己對軍事元素的獨特理解和對環保材料的創新運用,為這一領域注入了新鮮活力。

      whatsapp-image-2025-06-11-at-3-25-10-pm-2

      可持續牛仔布的突破性實踐

      在材料選擇上,Jason將目光投向了環保牛仔布,這一決定源自他對行業生態責任的深刻認識。他對比了新舊丹寧物料的差異:「新型丹寧物料更輕便、透氣,適合夏天穿著。而且它是可降解的,這一點在傳統牛仔布中是沒有的。」這種創新材料不僅保留了傳統牛仔布的質感與耐用性,更通過可降解特性大幅降低了時尚產品對環境的影響。

      特別值得關注的是Jason採用的可持續染色技術,這一工藝相比傳統牛仔染色可減少高達70%的水資源消耗和化學污染。他亦談到:「它的可降解性和可持續染色技術最具創新性,這不僅減少了浪費,還能讓時尚行業朝着更環保的方向發展。」這種技術突破代表着牛仔產業從污染大戶向環保先鋒轉型的重要一步。

      whatsapp-image-2025-06-11-at-3-25-11-pm-1

      Toki Wong

      whatsapp-image-2025-06-11-at-3-40-27-pm

      我堅信未來的時裝設計將愈來愈依賴天然和再生物料。這不僅符合全球環保趨勢,還是對可持續發展的承諾。

      海藻纖維與自然美學

      作為首批嘗試Algafila海藻纖維的設計師之一,Toki Wong將海洋的生命力與時尚設計完美融合,創造出既輕盈靈動又富有環保內涵的作品。他的設計實踐不僅拓展了可持續材料的應用邊界,更重新定義了人與自然通過服裝建立的親密對話。

      whatsapp-image-2025-06-11-at-3-40-26-pm

      海藻纖維的獨特魅力與突破

      Toki對海藻纖維的選擇絕非偶然,而是基於對這種材料的深刻理解和熱情。「海藻的可持續來源讓我與自然結下了更緊密的聯繫」,他解釋道。海藻作為一種快速再生的生物資源,不需要耕地、淡水和農藥就能大量生長,其碳足跡僅為傳統紡織纖維的十分之一。

      在技術層面,Toki採用了創新的inlay設計技術處理Algafila海藻纖維,這種工藝能夠保持材料的輕量化特性,同時創造出具有街頭感的硬朗廓型。「這種材料具備輕盈的特質,能夠塑造出硬朗有街頭感的廓型,並且讓我能夠突破傳統設計的界限」。這種看似矛盾的效果—既輕盈又硬挺—正是Toki設計智慧的體現,打破了人們對環保材料單調柔弱的刻板印象。

      whatsapp-image-2025-06-11-at-3-40-26-pm-1

      Johnson Chong

      whatsapp-image-2025-06-11-at-3-40-27-pm-1

      期待有一日會出現一件具智慧又充滿功能性的衣服,未來或許能在設計中融合可持續材料和智能技術,改變紡織品的缺點,大大提升衣服的可持續性及耐用度。

      功能性時裝的都市服

      Johnson Chong憑藉對高科技面料的深刻理解和創新應用,重新定義了都市機能服裝的可能性。他的設計將X-PAC等先進功能性材料與時裝美學融合,創造出既適應快節奏都市生活又引領潮流的服飾系列。Johnson的作品代表了時尚產業中一個日益壯大的趨勢—功能性服裝從專業戶外領域向日常都市生活的成功跨越,這一轉變不僅改變了人們的著裝方式,更反映了當代生活方式的內在需求。

      whatsapp-image-2025-06-11-at-3-40-27-pm-3

      高科技面料與機能美學

      Johnson的設計起點始終是材料本身,他對X-PAC布料的選擇體現了對功能性與都市美學平衡的精準把握。「X-PAC布料因其優異的防水、耐用和輕量化特性,成為現代機能性服裝設計中的熱門選擇」,他解釋道。這種由多層複合材料構成的高科技面料,最初是為極端戶外環境開發的,其防水指數可達10,000mm以上,透氣性卻優於傳統防水材料,重量僅為普通帆布的60%。

      系列充滿隱藏及多口袋設計,加上防水,非常適合都市日常穿著。
      系列充滿隱藏及多口袋設計,加上防水,非常適合都市日常穿著。

      系列創新之處在於將這些專業性能轉化為都市場景中的實用優勢,他特別強調:「適合各種戶外及都市生活場景」,這一設計定位準確捕捉了現代都市人生活半徑擴大、場景轉換頻繁的特點。

      將高度技術化的材料轉化為具有時尚感的設計作品,是Johnson面臨的核心挑戰。他通過三個關鍵策略實現了這一轉化:流行元素的融入、精準的色彩搭配和革新的剪裁設計。「結合流行元素、色彩搭配及剪裁設計,讓實用性與時尚感兼具。」Johnson總結道。

      whatsapp-image-2025-06-11-at-3-40-28-pm

      Kinyan Lam

      whatsapp-image-2025-06-11-at-3-40-28-pm-1

      創新物料與科技不過是一件工具,其影響好與壞其實都取決人們怎樣運用,實物還是要依靠人手縫紉、人手染色出來。

      傳統工藝的當代詮釋者

      在快速全球化的時尚語境中,Kinyan Lam以對「香雲紗」這一傳統工藝的深度研究和現代詮釋,構建了獨特的文化設計語言。作為順德香雲紗製作技藝的當代傳承者與革新者,Kinyan Lam的作品既承載着二三百年的工藝歷史,又完全融入現代都市的審美與生活。他的設計實踐超越了簡單的傳統元素再利用,而是通過材質研究、剪裁革新和文化敘事的多維度工作,為面臨失傳風險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注入了新的生命力。

      whatsapp-image-2025-06-11-at-3-40-28-pm-2

      香雲紗的歷史與現代轉化

      香雲紗是誕生於明清時期的特殊面料,「香雲紗大約已有二、三百年的歷史」,他詳細追溯了這一工藝的源起,「當初用麻布製衣,纖維短易損,染整技術加入樹膠,讓布料耐穿又舒適。」這種傳統智慧—通過薯莨汁液染色和河泥處理,使面料獲得獨特光澤和耐用性—正是他設計探索的起點。

      工藝挑戰與精準設計

      香雲紗的製作過程極為繁複且充滿不確定性,這對現代設計流程提出了獨特挑戰。「曬莨最考驗經驗,每塊布的日曬時長短都得靠師傅的判斷,過長過短都不行。若淋雨,還得從頭再來。」他描述道。這種依賴天氣和經驗的傳統工藝,與當代時尚產業的計劃性和標準化要求形成鮮明對比。

      面對這一挑戰,Kinyan發展出了一套尊重工藝特性的設計方法。由於布料價格昂貴,他在剪裁時需極度精準,避免浪費整匹布料。這種限制反而催生出高效利用面料的設計創新,如零浪費剪裁技術和可拆卸組件設計。他坦言:「布料的特性、厚薄、光澤、透氣度等等,其實都會影響設計。」正是這種對材料特性的深度理解和尊重,使他的作品既現代又根植於傳統工藝的內在邏輯。

      whatsapp-image-2025-06-11-at-3-40-29-pm
      TUNG KAM
      VINCENT WONG, BRANDS & FROM THE INTERNET
      留言
      此系列之延伸閱讀
      返回系列
      時尚,從毀滅到重生 │ 新世代物料的時尚革命
      熱門搜尋
      袁國勇 出版自由 展覽 環保 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