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張愛玲半日同遊】包金黑藤鐲子的復古情懷
      熱門文章
      ADVERTISEMENT

      【與張愛玲半日同遊】包金黑藤鐲子的復古情懷

      「我唯一的金飾是五六歲的時候戴的一副包金小藤鐲,有淺色紋路的棕色粗藤上鑲着蟠龍蝙蝠。」張愛玲憶述當年,她離開共產中國時帶着的那枚藤鐲。儘管後來有多少隻玉鐲、又有多少珠寶首飾,這枚藤鐲依舊讓她歷歷在目,直至過世前兩年,她寫下《對照記》時依然印象深刻——那是代表童年時的記憶,也是象徵舊年代的文明。

      藤鐲上的蟠龍蝙蝠不復見,倒有着蓮瓣、竹葉等清雅有意頭的雕花。
      藤鐲上的蟠龍蝙蝠不復見,倒有着蓮瓣、竹葉等清雅有意頭的雕花。

      「四舊」首飾

      據說藤鐲的出現始於北宋,至明清時期,藤鐲是女性嫁妝中重要一環,其時也有民間小說道:「玉腕上、兩個藤鐲明又亮,尖尖十指賽春葱。」看着張愛玲廣為流傳的那張旗袍照,腕上掛着一枚低調的黑藤鐲,亦頗有那種女性韻味。儘管清朝崩壞,舊俗依然在民國的民間中流傳;更何況張愛玲的祖輩本就是晚清時期的大臣,甚至與李鴻章有所淵源,在她五六歲時便能戴着包金藤鐲,也是理所當然——那是一種對文化、對身份的眷戀。她續說那枚包金小藤鐲的故事,提及「新中國」的年輕幹部:「他用小刀刮金屬雕刻的光滑的背面,偏偏從前的包金特別厚,刮來刮去還是金,不是銀。刮了半天,終於有一小塊泛白色。他瞥見我臉上有點心痛的神氣,便道:『這位同志的臉相很誠實,她說是包金就是包金。』」她心痛,大概不僅僅是鐲子上的金子被刮掉那麼簡單。

      說回張愛玲那枚藤鐲,上面的雕金花紋是蟠龍蝙蝠,亦屬「四舊」。傳統中國飾物,多喜好融入「意頭」,長輩贈予後輩,既是願望,亦是期望。龍是瑞獸,同時亦是皇家象徵,非天潢貴胄或御賜,平民百姓不得享用;蝙蝠同樣是中國傳統中的祥瑞象徵,取諧音「福」字,希望福氣臨門。張愛玲那枚包金藤鐲是否祖上流傳的御賜之物並無記載,是否代表她對原生家庭的掛念亦無從得知,但它在她的人生走馬燈中,所佔的重要席位卻是無可否認的。這枚蟠龍蝙蝠包金藤鐲,對信奉唯物主義的共產中國而言,此等「舊風俗」、「舊文化」自然該摒除唾棄;但對她而言,卻是深入骨血的身份認同。

      包金藤鐲最講雕工,現在已買少見少。
      包金藤鐲最講雕工,現在已買少見少。

      從未在小說中出現

      這枚復古的首飾,現代已鮮有人再作日常佩戴,反而老一輩的人深信老藤驅邪的傳聞,總希望為小孩買來「保平安」。全因在藏傳佛教的傳說中,用來製作藤鐲的雞血藤是「空行母」化身,象徵慈悲和智慧,大概驅邪一說亦由此而來。看到資料倒讓我想起,張愛玲曾說:「因為愛過,所以慈悲;因為懂得,所以寬容」,大概也解釋了,她與藤鐲何以氣質如此匹配的原因。

      芸芸張愛玲小說作品中,多少明亮晃眼的首飾掠過眼前,《色戒》中的粉鑽、火油鑽、大金鏈子、《金鎖記》中的翠玉鐲子、《沉香屑第一爐香》中的金剛石鐲子、《半生緣》中的紅寶石戒指……唯獨她心心念念的包金藤鐲從未出現。這些燦爛的珠寶,在故事中總伴隨着女性角色的噩耗和絕望,想來在張愛玲的心中,也希望那抹黑金相間的記憶,不被貪嗔愛欲污了僅有的 印象罷。

      老一輩的人深信老藤驅邪的傳聞,總希望為小孩買來「保平安」。全因在藏傳佛教的傳說中,用來製作藤鐲的雞血藤是「空行母」化身,象徵慈悲和智慧,大概驅邪一說亦由此而來。
      老一輩的人深信老藤驅邪的傳聞,總希望為小孩買來「保平安」。全因在藏傳佛教的傳說中,用來製作藤鐲的雞血藤是「空行母」化身,象徵慈悲和智慧,大概驅邪一說亦由此而來。

      Photo by Leung Chun Ki

      Props special thanks to @superhughk

      延伸閱讀
      熱門搜尋
      袁國勇 出版自由 展覽 環保 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