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李琳琳若在出道之年再選一次,國語片與粵語片,她會怎麼選?
如果是粵語片,同輩芳芳和寶珠,在黛綠年華已獨當一面,琳琳身處國語影壇,尤其躋身奉行大女明星與片廠制的國際電懋(後改組為國泰機構),出頭天便不似寶珠芳芳,時機一到,便是新時代青春偶像。
琳琳在國泰七年,初登銀幕是葛蘭身後的羣眾演員,之後與李湄、尤敏、林翠、樂蒂皆曾結片緣。既有大姊姊們掛帥,她所演過的角色與戲分自有共通之點,古裝是俏丫鬟,時裝是鬼馬多端的小閨密。縱然一九六七年開始,她已由折子戲的女主角,發展到在青春歌舞片挑大樑,但論形像,也許不是東家眼中當家花旦的接棒人選。張慧嫻大她兩歲,陳曼玲大她一歲,三人中說是琳琳最幼,亦有可能是「小妹妹」氣質讓公司擔心戲路受限。
又或,是李琳琳的個人風格辨識度太高了。
例如,當她用橡筋把頭髮紮成兩條辮子,那便是沒有時代和年齡差異的李琳琳,有的是「一日女孩,永遠女孩」的青春標記,有《太太萬歲》(一九六九)和《相見好》(一九七五)為證。
一部是電影,一部是電視劇,但前者可說是李琳琳為了後者暖身而演。五年之間,已讓黃毛丫頭化身俏人妻,只是當年《太太萬歲》中樂蒂面對的兩難—是乖乖留守家庭,還是走進社會,實踐自我價值——在《相見好》中,再已不是什麼矛盾。
六十年代末的香港女性要否當上班族,可能還得跟伴侶商量爭取,到了七十年代中,公一份婆一份已是核心家庭的經濟結構。只不過,國語片的觀眾主要是中產人士,才讓《太太萬歲》中的丈夫張揚,堅決反對妻子返工不致全是「做戲咁做」。
《相見好》則相反,是李琳琳飾演的妻子自願賦閒在家。她比《太太萬歲》的樂蒂更能享受有閒階級的養尊處優,而巧合的是,張揚從事公關工作,李琳琳在《相見好》裏的丈夫于洋則在廣告公司上班。所以,精通多國語言的樂蒂,換個髮型,在臉上點一顆痣,已能以分身在辦公室和老公平起平坐。那是「前女權」的費里尼式狂想。李琳琳則代表受過運動洗禮後的杜魯福「後女權」浪漫,不用再向自己證明什麼,只需做到忠於自己。
可惜李琳琳效力於國泰最後一部的《家有賢妻》已經很難看到,不然,拍於一九七○年,由劉芳剛導演,男主角是陳浩的電影,可能正好補上《太太萬歲》與《相見好》中間的留白。當年的電影廣告文案不乏蛛絲螞迹,「嬌妻沉迷麻將枱,丈夫巧施苦肉計,臨嫁媽媽授錦囊,摩登新娘花樣多」,從輔助多功能老婆走到成為浪漫另一半,我們還有錯過李琳琳演戲與人生的什麼階段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