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星馳於心理健康有功,一代笑匠叫世人用幽默化解鬱悶,用無厘頭應對一認真就傷心的現實。多年來累積下來一大堆口頭禪,應用起來毫不過時,隨便一句:「官喔」,鏗鏘有力,大有疏肝潤肺功效。這兩個字,其實沒什麼特別,若由講究的寫手設計,文字可能會用得更刁鑽,但普通直白「官喔」,由周星馳本人說來,竟然歷久常新,不斷被引用,可見影響力龐大,橫跨幾個世代。
例如韋小寶,經周星馳演過之後,鰲拜就真的有跟假太后動過手,而且輸了,而且最後死了。歷史上康熙只是關着鰲拜,留了他一條命,這個還好,誰管正史呢?但看過電影的人一定比讀金庸原著的人多,一定以為金庸也是這樣安排。
雖然某些論史者認為鰲拜也只是太莊皇太后訓練康熙成材的現成教材,鰲拜只是囂張跋扈,不知進退,但不安他個涉嫌謀反的罪名,如何為康熙清君側,獨立掌權?也罷,鰲拜而已,相信沒幾個人把他當偶像,為他的形象被過分醜化鳴冤。
我覺得最慘的是所謂江南四大才子其餘三位。唐伯虎點秋香的故事,讓唐寅在五百年後跑贏同伴也沒話說,誰叫傳奇傳說比個人真實履歷更真實?好在之前點秋香的影視作品,其他三位雖淪為配角,起碼站在熒幕邊上,仍能保持人模人樣。自從周星馳版面世,祝枝山從此化為搞笑丑角,樣子就是陳百祥,就是要被唐伯虎戲弄的。
當然,即使對繪畫史不熟,對明代吳門畫派零認識,也不會誤解祝枝山畫鳳凰會畫成一隻小雞,在唐寅面前只是小學雞一隻。吳鎮宇演的文徵明,本來戲分不多,沒那麼慘,慘在一般人對其他三位傻傻分不清,在戲中祝枝山與文徵明的角色也像沒名字似的,以致有人會跟我說一想到文徵明就想到陳百祥。
我沒誇大星爺影響力。有次在蘇州難得看到最全面的文徵明作品展,我對同行者讚歎,看,文徵明才是老大,我個人也比較喜歡文,遠多於唐寅。當我火眼金睛看着文徵明臨終前四天留下來的筆迹,同行者在旁邊說,不行。什麼不行?慘,他不是說好或不好,唐寅作品如何,他心中也沒印象,零概念,只是,只是看來看去,就是甩不掉陳百祥的印象,一筆一劃,就想起電影中那隻可憐的小春雞。我嘗試更正,陳百祥是祝枝山啊,文徵明是吳鎮宇啊。
沒用,太遲了。同行星迷已經被洗腦,沒法分辨誰跟誰,總之一想起陳先生那張臉,看着文徵明真迹也想笑。沒法,他看了星爺版點秋香不下二十次,看文徵明是第一次,可能也沒有下次。
周星馳電影改變了過去許多成規,眾所周知,只是祝枝山文徵明不知。不知道就無所謂,有所謂的是,由此可見,太斤斤計較身後名,後人又將如何看自己,有時十分無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