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評現場】Sylvio Perlstein藏品展 眼花撩亂 亂中有驚喜( 撰文:顯影)
熱門文章
ADVERTISEMENT

【藝評現場】Sylvio Perlstein藏品展 眼花撩亂 亂中有驚喜( 撰文:顯影)

28.06.2019
照片由畫廊提供
展覽房間的三幅牆上掛滿逾百幅作品,乍看令人覺得眼花撩亂。
展覽房間的三幅牆上掛滿逾百幅作品,乍看令人覺得眼花撩亂。
展覽房間的三幅牆上掛滿逾百幅作品,乍看令人覺得眼花撩亂。

到中環Hauser & Wirth畫廊觀看收藏家Sylvio Perlstein的藏品展,既簡要重溫一遍二十世紀藝術史,也恍如大玩一場photo pairing 遊戲。

比利時珠寶商Sylvio Perlstein收藏逾五十年,藏品名單有Marcel Duchamp、René Magritte及Andy Warhol等,含括達達主義、超現實主義與普普藝術,某程度上反映二十世紀的藝術發展進程。藏品最近首次在亞洲展出,帶來逾百位藝術家的作品,有裝置、畫作及錄像作品, 不過最引起我注意的,卻是一間photo room。

場地變陣 細閱密集古典照

試想像,一間沒有窗戶的房間,褐色牆身掛滿眼花撩亂的照片,大概會沉悶得趕客吧? 偏偏,我流連忘返。想當初,Sylvio三不五時 就往法國大宅的房間放幾件攝影作品,大多是 1920至1940年代的古典照片,久而久之成為 一間photo room,而展覽現場的房間,便重現 了Sylvio的攝影收藏之路。

踏入房間,見到三面牆上掛滿大大小小不同尺寸的照片,難免令人覺得很混亂,不知從何處開始觀看。要知道,4、5米長的空間對於 Andrea Gursky與Thomas Struth這些當代攝影師來說,恐怕只能容納一兩張作品。然而古典照片的尺寸都很小,因此現場的每幅牆都能容納三十多張照片,三幅牆就有逾百張作品─ 花多眼亂,大概就是這種畫面。

展覽策展人David Rosenberg當然一早料到這難題,他曾在紐約策劃四百張照片的展覽,對他而言,每幅牆本身已是一幅作品。原理就如家中的照片牆,很多人會預先構思好形狀,然後再慢慢貼上照片,展覽原意也是如此,但當然又不止於此。

策劃展覽時,David因應不同場地或空間,設計出長方形或橢圓形等不同形狀的照片牆,其實只要條件許可,幾乎可拼湊出任何形狀,這樣展示照片的方式,本身已是一種樂趣,令展覽變得與眾不同。以今次展覽為例,策展人在三幅牆各畫上一個長方形的界線,令相片牆的呈現效果看起來整齊而統一。然而在長方形界線內,各種照片可以任意擺放,換言之,相片牆本身已有無限種搭配,絕對比《復仇者聯盟》的一千四百萬種可能性還要多!

畫廊員工參與佈展

最好玩的是,策展人甚至邀請畫廊員工參與,挑選一張或數張照片放在長方形界線裏。一般人的潛意識裏,會習慣性地將相似元素放在一起,畫面上雖有聯繫,然而這對於展覽來說,便顯得過於直白,稍微缺乏樂趣,沒有那種發現相似元素的驚喜,因此策展人總會再稍作調整、改變某些展品的位置。

其實此舉相當聰明,畢竟展覽並非只展出一次,如果每次均由策展人來挑選,很容易會重複,即使每次展出的作品不盡相同,也很難有新意。然而由局外人來挑選,卻往往更容易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帶來不一樣的作品組合。 話雖如此,估計應該甚少觀眾會重複在世界各地觀看此展覽,所以說到底,策展人的做法與其說是呈現新意,最終滿足的或許只是策展團隊及Sylvio本人。

策展方法有趣之餘,展出的攝影師作品亦相當吸引,雖說Cecil Beaton、Diane Arbus、 Robert Doisneau及布列松等均是攝影界耳熟能詳的名字,不過他們早期的作品,相信大多數人均未親眼看過。同場還有Eugène Atget、 Brassaï及Walker Evans等多位上世紀初的重要人物,能近距離欣賞約八十位攝影師的作品,確實相當難得。

靜態照展的互動方式

況且,仔細觀看照片的過程,也是一段非常有趣的經歷。當你遠看時,總有幾幅較大尺寸或獨特光影的照片,會首先吸引你的目光。然而當你慢慢逐張觀看時,會發現自己似乎正在玩一個photo pairing遊戲,這些照片可能有相同的構圖或主題(如裸體、小腿等),不經意地在你的腦海中產生聯繫。一個明顯例子是,當我在第三幅牆見到Harry Callahan作品 《Detroit》時,覺得它似曾相識,原來第二幅牆Dora Maar作品《Untitled》,畫面上亦有類似感覺。

Dora Maar 《Untitled(Advertisement for Pétrole Hahn), 1935》
Dora Maar《Untitled(Advertisement for Pétrole
Hahn), 1935》

最重要的是,每個人發現的驚喜可能截然不同,例如見到Ilse Bing作品中的腳部,有人會先聯想到Man Ray的作品,其他人則可能想起Alfred Stieglitz的影像,記憶力好的人,大概兩幅都會記得。為證明這不是我一廂情願的想法,我特意在一個周六下午,重返畫廊房間觀察觀眾反應。相比畫廊的其他角落,這房間裏總是擠滿十幾人,觀眾拿着展覽名單嘗試了解每張照片,有時看到一半又返回第一面牆重看作品,有時又會跑到另一面牆看另一幅作品,似乎正在玩照片配對遊戲。

在靜態的展覽牆上能令觀眾產生很好的互動效果,這樣的觀展體驗,確實很引人入勝。

《The Sylvio Perlstein Collection : A Luta Continua 》

日期:即日至7月27日

時間:11am-7pm(星期二至六)

地址:中環皇后大道中80號H Queen's大樓15及16樓Hauser & Wirth畫廊

照片由畫廊提供
延伸閱讀
熱門搜尋
回歸25周年 新聞自由 展覽 環保 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