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趙麗如
熱門文章
趙麗如
港媽如話
ADVERTISEMENT

機械人陪慶生

09.09.2022
趙麗如
圖片由作者提供

十三歲外甥朗朗生日,我陪小可愛吃晚飯慶祝,遇上餐廳安排的機械人為他唱生日歌及送蛋糕,場面有趣。陪伴孩子走他們的路,向來就是充滿驚喜的。

我們光顧的並不是機械人主題餐廳,而是一家日本菜,我事先不知道它有機械人,純粹早到把蛋糕交給侍應,他才悄悄告訴我,會由一個機械人負責。

我這個港媽,聽得最多是「師奶」朋友們,讚賞家用吸塵掃地機械人。無論科技發展如何,中年婦女界別最不怕被嫌「科技盲」,絕不會平反,反而,只是希望機械人可以在普羅大眾生活上幫得上忙。

queen-1

餐廳那個非人形的送餐機械人,沒有人類的外表,底部圓圓的,可自行滑行,個子呈長方柱體,頂部有屏幕,屏幕「唱歌」時,打出一個簡單的「貓樣」。這類送餐機械人,聽說在全球超過六十個國家或地區使用,也是香港商戶較普遍採用的款式。它日常送餐幾百次、唱歌等。它無脾氣、零投訴、只需充電而不用上洗手間,減輕員工的工作量外,又會帶來驚喜。

不過,相比Tesla行政總裁Elon Musk預告九月底會推出具備四十個關節的的人形機械人「擎天柱」(Optimus)或「小米」早前展示的人形機械人「鐵大」(CyberOne)當然是相對Low-tech。

「Happy Birthday To You……」由於送餐機械人「唱」得很大聲,似足「K房」那種羣星合唱生日歌的感覺,出場時,又可能會被誤以為「唱俾隔籬張枱聽」。

朗朗看到機械人捧上蛋糕,和他的媽媽一半驚喜之餘又一半扮意外,瞪大眼睛,張開大口,以便「交戲」給我這個姑媽,像是要令我知道:「好驚喜,好意外呀!」。當然,是周星馳那種語調。

然後,哄堂大笑。

這代學童,除了在電影看過機械人,更多是在YouTube、社交媒體等看到有關機械人的片段。例如我也看過一條視頻,是一羣機械人圍圈「唱」生日歌,載歌載舞,像古埃及、一些印地安部落或非洲人跳求雨舞。我沒有Factcheck片段的真偽,但光看標題黨的「邪教現場?」形容,已經覺得幽默。

至於在日常生活中,學童們也可能在本港機場、銀行或餐廳等,遇過叫「Pepper」的那種幾十萬港幣一台的、較早期研發的非人形機械人。

現在部分中、小學,已經設有「機械人學會」或編寫程式興趣班等,吸納對電腦、AI有濃厚興趣的學生組隊參加國際賽事。學界也會局部利用機械人教學,包括在特殊教育上。

日本早就研發以機械人送餐、「南無佬」喪禮誦經、在連鎖便利店上架補貨等,以填補職場一直聘請不到員工的空缺。跟其他鄰近地區相比,香港當然未算走得最前,但由小學開始薰陶,培養人才,絕對是正確方向。

我跟朗朗的媽媽說:「如果有一天朗朗愛上的是機械人,你會怎樣?」

未來奶奶笑而不答。

哈,到時還到我們這羣港爸、港媽不接受嗎?然後,我的腦海出現了一羣人形機械人姊妹陪出嫁、人形機械人兄弟們在新娘家門外替新郎「頂」做掌上壓的畫面……

趙麗如
圖片由作者提供
延伸閱讀
熱門搜尋
回歸25周年 新聞自由 展覽 環保 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