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西西
熱門文章
西西
造房子
ADVERTISEMENT

西西專欄:郵票

15.10.2016

端午節那天是公眾假期,節後第一天我到郵政局去買郵票,買什麼郵票呢,我其實並不集郵,但這次發行的主題是「香港玩具」。我喜歡一切的玩具,當然包括香港的;但在孩子的世界裏,只有好玩不好玩,玩得起玩不起的玩具。上世紀五十年代到六十年代,香港有四大工業:電子、紡織、塑膠和玩具。香港玩具,在七十年代初甚至成為世界中心,不過主要是出口,並不靠內銷。我當年可一件塑膠玩具也沒有,因為零用錢少,那可不是我的「集體記憶」。我記憶中,課餘的時間就在家裏坐在地上砌膠花,或剪去縫牛仔褲留下的線頭。當年的港孩,大多數也是這樣吧。可我們也有玩具,自己做。例如畫公仔,替公仔設計衣服,或者摺吹氣紙球,等等。有時候,也有表姐們把舊的玩具送我,其中我最喜歡的是「雞啄米」。雞是鐵皮的,上了發條就會搖頭啄米。當年香港一般女孩子玩的,是拋豆袋、跳繩之類,男的玩打彈子、拍公仔紙、鬥「金絲貓」。鐵皮玩具是比較有錢的人玩的,興起了一陣,就被塑膠取代。七八十年代後,香港兒童的玩具,多了許多了,大多不再用手做,而且一個人獨自玩。玩具不單反映社會物質條件的變化,變的,還有人心。

想的太多,郵務員問有什麼可以幫我?這樣的話,英治時代反而沒有聽過中國人說。我說想買香港玩具紀念郵票,六款一套的。他一面忙着找,一面說:賣完了,沒有了。我聽了一呆,不是說端午節才發行麼?一天就售完啦。只怪自己沒記住出售的日期,只好說:那麼就買散張的,不同款,每款兩張。郵務先生打開郵票簿,逐一撕下兩張,很細心、認真。忽然,他背後的一位說,啊,原來這裏還有幾個全套的紀念封,要不要?當然要,就要了兩個。雖然沒有買到附禮品的版本,也很滿意了。

這批玩具,如果是真實的物體,我想我會選擇紙公仔,因為有衣服可換。鐵皮青蛙我還是第一次見,不知會不會出復刻版,我一向偏愛發條玩具。至於塑膠刀劍什麼的,我不會喜歡。最不好玩的,是手槍,倘在美國,隨時會招來殺身之禍。

郵票本身也是玩具,當年的老師就教小朋友集郵,可以認識外國風物。上網的世代,還會集郵嗎?如今的「集郵」,是收集和名人的合照,郵中可不能沒有自己。到了歐洲博物館,我偶然也會集一些郵,那是一套套名畫,像喬多、梵谷,像貓、地毯,印刷精美,可以集成很特別的畫冊,或者名為「郵票名畫集」。當然不會用來寄信,只留作明信片。這些郵票都有齒邊,可以一一撕下來,背後還有膠水塗層,可以貼在信封面。或者唯一的缺憾是面積稍大,會佔據信封太多的空間,把收信人的資料縮小了,變成奪主的喧賓。到底是郵票罷了,像載人的飛機罷了。問題是,這麼美的郵票,捨得讓它飛走麼?你又會想到,貼上信封,寄給朋友或自己,會收到嗎?也許一出門就石沉大海,因為喜歡郵票的人仍有不少,難保有人會經不起誘惑。啊,想得太多,還是把「名畫郵票」留給自己吧。仔細看看它們,票面並沒有印上銀碼,寄信總得付郵票,沒有郵票誰替你送信,說不定退回來還要付雙倍郵資。當然,郵貼還是可以寄信用,只要另外貼滿郵資就行。聖誕的時候,不是有很多信封上加貼了郵貼麼,不足該罰,有餘應獎?真想得太多。

延伸閱讀
熱門搜尋
回歸25周年 新聞自由 展覽 環保 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