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健」筆靈魂
熱門文章
「健」筆靈魂
麥煒和 / 伍杏修 / 李永浩 / Adrian Wong / 林淑員
ADVERTISEMENT

伍杏修專欄:為抗爭而抗爭

21.02.2018

香港市民能接受多激烈的行動!

去年冬至前一天,綠色和平成員爬上中環摩天輪展示橫額,結果要勞動警隊及消防員出動,浪費警力,絕不環保。加上令早已購票的遊客和市民未能如願乘搭期待已久重開的摩天輪,引來怨聲載道。市民普遍認為組織者是博出位,並非真正想帶出環保議題。

令筆者聯想起最近觀看的電影《120心動》,影片是描述上世紀八十年代,反對歧視愛滋病人早期的社會運動。九十年代初愛滋病肆虐,巴黎「愛滋平權聯盟」(ACT UP)策劃行動,迫使政府和藥廠正視愛滋病的問題。

組織者強調「和平理性非暴力」,但他們的抗爭手法層出不窮,能製造震撼的視覺效果(如將塞納河變成血河),給社運人士帶來不少靈感。組織當中有成員走激進路線,在國際會議上向正在演講的嘉賓和在藥廠開會的藥廠高層,擲自製的「血漿」彈,讓這些官員和高層也感受到他們在死亡邊緣掙扎的徬徨與無助,血淋淋的畫面,非常嚇人。組織者行動的目的是希望引起市民的關注,目的是達到了,也為日後愛滋病的反歧視運動走前一步,不過,也有不少人認為組織者的手法是無視法紀。

筆者七十年代末讀社工,畢業後加入社區工作行列,相信羣眾參與能改變社會,也深受社區草根激進運動之父阿林斯基(Saul D. Alinsky)的羣眾組織學說影響,尤其他的經典著作反叛手冊《Rules for Radicals》,專門教人如何組織弱勢社羣,用衝擊、滋擾大企業達至維權和抗爭,如何培育羣眾領袖等。

阿林斯基在書中提到,抗爭的法則之一:「絕對不要逾越羣眾的經驗、感情和認知」。行動或策略如果是在羣眾的經驗之外,他們無法理解,將會造成混淆、恐懼及退縮,也意味着與羣眾溝通的失效。

草根羣眾運動中選擇「手段」的合理性十分重要,否則只會變成為衝擊而衝擊,失去羣眾支持。一些過於激烈的抗爭,超越一般人的諒解之外,或許能夠自以為有高尚目標,便可以任意妄為,但卻缺乏實質行動效果,會引起反效果。

延伸閱讀
熱門搜尋
回歸25周年 新聞自由 展覽 環保 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