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朱漢强
熱門文章
朱漢强
再見垃圾桶
ADVERTISEMENT

朱漢強專欄:垃圾收費

13.04.2017

screen-shot-2017-04-12-at-4-45-06-pm環境局推廢物按量收費,向全香港的家庭和工商業收錢。被人伸手進荷包,大家當然老大不樂意。我也一樣。

心裏不想,但我卻注意到,每位香港人平均製造的垃圾,竟然比首爾和東京的市民,分別高出36%和76%,反映我們每個人都有很大的空間,去減少自己製造的廢物。

這麼多垃圾,堆填區自然首當其衝,面臨爆滿的厄運。然而,處理垃圾不用花費嗎?花費是必然的,只不過絕大部分由公帑承擔,我們都沒察覺。就好比吃飯不用埋單,可以開心又製造垃圾、不開心又製造垃圾,不需負上額外的責任,而當中有些人又比其他人丟垃圾丟得更狠一點。

事實是這頓免費午餐絕不便宜。納稅人的血汗錢本該投放在社福、教育、環保等有意義的事上,卻被拿去為大嘥鬼埋單找數,為什麼總是沒人質疑:「公平嗎?」

即使你願意掏腰包,但也一定有人說: 收費令市民百上加斤。尊貴的議員更批評收費太高,建議中小企每個月支付20元才是合理水平。

不如用數字來說道理。

根據環境局的計算,一個三口之家如果每天用一個10公升指定垃圾膠袋,收費1.1 元。10 公升有多大?差不多等如一個背心膠袋容量的大小。平均攤分的話,每名家庭成員每日用不着四角,一個月全家要給33元。對一般家庭而言,這真箇百上加斤?大家可以平情而論。

如果依議員建議,中小企一個月只收20元,真的有減廢誘因?

至於基層市民,政府承諾支援。假如每個月提供十個免費垃圾袋,一個月的垃圾費可能只是十元八塊。大家都體恤基層,但基層一樣有綠色公民的責任。

1995年,我還是環保記者,當時政府的顧問研究已經提議要做垃圾收費;廿二年過去,我頭髮都白了,草案終於交到立法會。

我沒有低估立法、執法的難度。廢物收費爭議大,一個關鍵原因是很多配套還未到位。如果無法做好回收系統、認真落實執法,擴大生產者責任法規的適用範圍,就難以顯示政府減廢的決心,無法跟公眾connect, 自然也得不到社會認同。但我清楚記得,當我向台灣官員請教成功落實廢物收費的秘訣時,對方很認真地看着我說:香港在教育水平、經濟水平、法治各方面,哪一樣比不過台灣?為什麼台灣做得到,香港卻沒條件?

對我來說,垃圾收費,既是減廢的重要政策,同樣是考驗香港人質素的一道試題。你有答案了嗎?

作者簡介

朱漢強,環保組織「綠惜地球」環境倡議總監,近 年踏上大街小巷和山嶺尋覓垃圾桶,從中窺探我城 ――是怎樣的生活模式竟然製造出如此龐大的垃圾桶來?如果垃圾桶是一門政治經濟學,該如何把它讀通?「梗有一個(垃圾桶)喺左近」的城市風景,究竟觀照出怎樣的香港價值?

延伸閱讀
熱門搜尋
回歸25周年 新聞自由 展覽 環保 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