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關舞蹈祭突破框架 《相對現場》以創作連結時代
熱門文章
ADVERTISEMENT

#非關舞蹈祭突破框架 《相對現場》以創作連結時代

10.09.2021
my-post

本港舞團不加鎖舞踊館的「#非關舞蹈祭」展開第二輪節目,繼續以個人為本,連結時代,思考與探索舞蹈的形與意。重點節目《相對現場》由〈你我相對多麼 ____ 〉 及〈現場〉兩組重演作品一晚兩演,舞團副藝術總監李偉能指本地生態較少談論編舞,是次節目嘗試探討傳統以外的編舞方式,「兩組創作和表演處於相對平等的基礎上,團隊中沒有明確的領導角色,而是由民主程序建構創作,正符合今次舞蹈祭想呈現的思考脈絡。」

《相對現場》由〈你我相對多麼 ____ 〉 及〈現場〉兩組作品組成,五位創作人(左起)劉曉江、張利雄、黃杜茹、伍美宜、(前)李嘉雯。
《相對現場》由〈你我相對多麼 ____ 〉 及〈現場〉兩組作品組成,五位創作人(左起)劉曉江、張利雄、黃杜茹、伍美宜、(前)李嘉雯。

〈你我相對多麼 ____〉橫線上的空間,是編舞兼舞者伍美宜和李嘉雯的自我提問。創作始於2017年,兩人是同班同學,感情深厚但個性迥異,伍美宜指作品主題環繞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我們在性格、身體、風格上是一凹一凸,但在差異中互相尊重,令我們可以緊扣起來。」似遠還近的微妙關係搬上劇場,通過肢體舞動演繹,呈現人心的矛盾掙扎。

伍美宜和李嘉雯透過排練引發思考和討論,嘗試在舊作的架構內呈現不一樣的細節。
伍美宜和李嘉雯透過排練引發思考和討論,嘗試在舊作的架構內呈現不一樣的細節。

遠近之間

舊作重演,舊人重聚,李嘉雯不諱言大家的距離似乎更遠。「四年來我們經歷不同,雙方的內在差異更大,究竟應該從甚麼角度去磨合和溝通﹖我們考慮過創作全新版,亦考慮過沿用舊版微調,但回到排練室,發覺大家的身體詞彙已不同,就順應各自盛載的不同去呈現當下的我和他。」原本一小時的作品,重演將濃縮至三十分鐘,昔日的主軸在於呈現方式,演出場地不設座位,舞者和觀眾可以隨意走動。今次在疫情下演出,場地限制多,初步構想逆轉原本的近距離,索性將距離拉到最遠,呈現另一視野。
新時代下,兩位編舞者再一次深入的自我探討:你覺得幾遠先叫遠?你覺得我哋近幾年有咩唔同咗?問題衝着「我們」而來,這個「我們」卻非單純指向伍美宜和李嘉雯,而是從中引發思考舞蹈、個人與時代的關係。

三位不同界別的藝術家黃杜茹、劉曉江和張利雄創作的〈現場〉,結合舞動和視聽多媒介體驗。
三位不同界別的藝術家黃杜茹、劉曉江和張利雄創作的〈現場〉,結合舞動和視聽多媒介體驗。

前瞻未來

如果〈你我相對多麼 ____〉訴說的是人,〈現場〉要探討的是時和地。編舞兼舞者黃杜茹夥拍聲音多媒體藝術家劉曉江、戲劇界的張利雄跨界合作,結合舞動及多媒介互動,透過旁述足球、賽馬、股市直播片段,反思觀眾處身的時空關係。〈現場〉於2019年首度在CCDC《二延體》上演,兩年前的作品,似乎預視了今日的社會狀況,劉曉江表示:「藝術創作回應社會這個說詞頗有趣,其實藝術家不止回應,而是預視某種未來,當下其實是過去的累積。」
疫情下,視像直播成生活常態,重演作品會否加入貼時貼地的新元素﹖張利雄坦言〈現場〉概念清晰,「主題不會變,但如何表達,以甚麼形式表達,當中有好多變化,避免重複並非我們關注的重點,反而會考慮如何深化和強化主題。」劉曉江以古典音樂比喻:「蕭邦的著名作品大家都知,但很多鋼琴家窮一生時間只演奏蕭邦的樂曲,同一個表演者、同一首樂章,在不同氛圍下有不同效果。」
「#非關舞蹈」指向突破舞蹈美學框架,李偉能解釋:「我們關注個人、跨界、創作的權力架構,發掘不同媒介之間的共同語言,希望透過作品連繫觀眾,為舞蹈藝術提供更多可以討論和表達的空間。」

副藝術總監李偉能期望「#非關舞蹈祭」打破公眾慣常和傳統的觀舞經驗。
副藝術總監李偉能期望「#非關舞蹈祭」打破公眾慣常和傳統的觀舞經驗。

#非關舞蹈祭《相對現場》
〈你我相對多麼 ____ 〉
概念、創作及演出:伍美宜,李嘉雯
〈現場〉
概念、創作及演出:劉曉江、張利雄、黃杜茹

時間: 2021年10月1-2日(五、六) 20:00
2021年10月3日(日)15:00
地點: 葵青劇院黑盒劇場
票價:$180

門票於9月6日起在各城市售票網售票處、網上、流動購票應用程式 My URBTIX(Android 及 iPhone 版)及電話購票熱線發售。
節目查詢:2778 3488 /  dancelesscomplex@unlock.com.hk

(資料由客戶提供)

延伸閱讀
熱門搜尋
回歸25周年 新聞自由 展覽 環保 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