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率先導覽 中式建築設計 宮廷文物及書畫珍品首次在港展出
熱門文章
ADVERTISEMENT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率先導覽 中式建築設計 宮廷文物及書畫珍品首次在港展出

2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即將竣工,宣布將於七月二日正式向公眾開放,今(22日)舉行傳媒預覽,率先參觀香港故宮的內部設計和各展廳藏品,主要為北京故宮博物院的珍藏展品,部分為首次外借出境。

香港故宮位於西九文化區,二○一六年由時任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突然宣布與北京故宮博物院合作,未經公眾諮詢及立法會土地審批程序,由香港賽馬會出資三十五億建造費興建,同年,西九文化區管理局未經公開招標,直接聘用建築師嚴迅奇操刀設計博物館。無論興建程序、建築造價均備受爭議,政府則回應需要保密而不作事前公開。

香港故宮佔地1.3萬平方米,樓高七層,相比北京及台北現有的故宮博物院,空間規模絕對較小。建築設計方面,參照紫禁城的中軸空間,並設九個展廳,分佈於不同樓層。建築主色調為米金色,正門入口仿紫禁城的朱紅色城門,館內則採用灰色為主,中庭天花鋪設米金色縷空瓦頂,入口拱門及屏風等都有中式窗櫺細節設計,整體上都偏重中國古代建築風格。

北京故宮首次大規模外借文物 輪換展出 展期較短

館長吳志華提到,受疫情影響,大部分文物於六月十一日才分批到港,僅以十一天的時間放置於各個展廳,而是次預覽現場所見,也有少量展品屬涉及瀕危物種的古代文物,須特別審批來港,當中包括象牙和牛角,吳志華強調並非近代產物。副館長王伊悠博士則強調,今次為北京故宮博物院自一九二八年成立以來首次最大規模的藏品出境外借,而因應中國的文物出境規例,外借期最長為一年,故此展覽多以一年為單位作規劃,她亦表示不會公開相關借展費用詳情。

展廳一及二聚焦故宮,前者《紫禁萬象: 建築、典藏與文化傳承》位於地面一層,從不同角度介紹紫禁城歷史,既有大型文物如特磬與鎛鐘,也有精品文物,如盤龍紐「大清受命之寶」;後者《紫禁一日:清代宮廷生活》也是較大型的展廳,按時間為軸,由早到晚,大致綜合清代宮廷的生活流程,如早晨服飾穿戴,治理國事,御園戲曲等軼事,當眼處掛起彩雲蝠壽字金龍紋男龍袍,為古時節慶用之吉服袍,飾有九條五爪龍及十二章紋,以彰顯帝王身份。

展廳三及四則展示工藝歷史為主。展廳三《凝土為器:故宮博物院珍藏陶瓷》展出之陶瓷藏品橫跨不同朝代,呈現工藝史及技術轉化,其中白釉孩兒枕的同類傳世品較罕有,於北京的故宮博物院及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均有收藏;展廳四《龍顏鳳姿: 清代帝后肖像》展示繪畫肖像作品,畫樣稿本存世比正圖更稀有,如《孝欽顥皇后朝服像畫稿》,見到草稿上的白描線條和色塊,展廳內另有正圖樣本以作對照。

+7

相比之下,展廳五至七較多與香港有關。展廳五《器惟求新: 當代設計對話古代工藝》展示古代工藝,也與香港設計師合作,以當代設計角度切入;展廳六《同賞共樂:穿越香港收藏史》以本地收藏史為主軸,呈現早期香港多間重要公共博物館與傳統文物收藏的關係;展廳七《古今無界:故宮文化再詮釋》的策展最為不同,有別於古代典藏文物展示,展出由六個本地藝術家的大型多媒體創作,包括梁基爵的音效作品《慶》,糅合古今不同樂聲,許方華的《星垂平野》則據清代天文學文獻重構星空。

另外,兩個特別展覽分別是展廳八《國之瑰寶:故宮博物院藏晉唐宋元書畫》及展廳九《馳騁天下:馬文化藝術》。前者收集三十件中國書畫名作,其中重點包括乾隆皇帝珍藏的王羲之《雨後帖》,唯因王羲之的書法真迹已不存在,多為後世臨摹本及刻本,此展品為宋臨摹本。後者則以馬為主題,除了展出北京故宮博物院的藏品,包括置於展廳中央的《獅子玉》巨幅水墨畫作,由耶穌會教士郎世寧繪製,另外也有來自法國羅浮宮的展品。

+2

受場地所限,部分展廳的展品分三期輪換展出,故此,假如觀眾僅入場一次,則只能欣賞當期的藏品,未能一睹同一展覽的所有展品。尤其屬特別展覽的展廳八,三十件書畫文物展品分三期展出,每次為期一個月,時間相距較短。

早前香港故宮已於六月十四日開售門票,強調博物館營運為自負盈虧,館藏保險費用昂貴,故此部分收入須依賴門票收益,吳志華今日在記者會上透露目前已售出七萬張門票,僅佔五成。香港故宮從爭議聲中興建成立,下月初迎來正式開放,民間反應評價如何,以及通關後旅客需求,成效仍有待觀察。

延伸閱讀
熱門搜尋
回歸25周年 新聞自由 展覽 環保 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