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Simon Chung
熱門文章
Simon Chung
Home Tech
ADVERTISEMENT

Simon Chung專欄:網上奇譚

朋友轉傳一條影片過來,那是黑膠發燒友Michael Fremer主持的Analog Planet網站,訪問了一位小朋友Malachi Liu,他娓娓道出黑膠唱片的可玩性、不同pressing對音質的影響……你猜小朋友多大?12歲。(www.youtube.com/watch?v=HVzBWLGf9gc)

真是不可思議,12歲年紀,除了聽Kendrick Lamar、Radiohead、Miles Davis、Bob Dylan以外,更聽得出Mobile Fidelity Sound Lab的發燒黑膠音色格外出色,也聽得出英國版(八十年代再發行)《Yellow Submarine》的音質”absolute terrible”,可見這「’靚’仔」有耳仔,前途無可限量。

上代人有時過分擔心,說音響發燒友老年化──歸究iPhone耳筒音樂、音樂下載、串流音樂……但實情是,「耳筒音樂」讓新一代進入了音樂後,慢慢接受薰陶,最終各自修行,培育出在數碼年代成長的音樂發燒友。

樂行業也不一定像人們口中的悲觀,好像加拿大歌手Drake最近便打破了the Beatles在Billboard Top 10流行曲的紀錄,最大的啟示是,他的處男作《Room for Improvement》是自行出版,之後成立自己的label,很典型互聯網世紀的self-made hero,不似過往「懷才不遇」的歌手,到處找唱片公司簽約,一幕一幕《Inside Llewyn Davis》的故事。

在互聯網的幫助下,人們的學習曲線起了很大的變化,從前到處搜尋資訊浪費精力,如今就在指尖,小小發燒友Malachi Liu如果沒有互聯網肯定不可能知道那麼多資訊,在過濾之後,找出自己所好──有別於其他同齡朋友,他不認同聽YouTube音樂便足夠,於是找黑膠唱片,鑽研下去,最終贏得掌聲,孺子可教也。

最近在YouTube看到Jacob Collier(另一位網紅)在Wired頻道的一條片,同樣鐵證了今天「學嘢」的可行性,影片的主題是從五個級別來解釋和聲,分別找到小孩、年輕人、大學生、專業人士至最終爵士音樂傳奇Herbie Hancock來討論「和聲」,看那15分鐘的教育影片,肯定勝過「無師自通」地亂打亂撞。這個《Explains One Concept in 5 Levels of Difficulty》也有講量子電腦、Blockchain……十分益智,那是edutainment的最佳節目。

至於YouTube上的Rick Beato音樂老師(不是內地人人叫所謂的「老師」)更是精彩絕倫,他有一系列《What Makes This Song Great?》影片,剖析歌曲的編排、彈奏、演繹,雖涉及專門樂理,但普通一個樂迷,也會看得津津有味。看他幾集Pat Metheny早年音樂拆局,興奮得跳起,如此樂評,前所未見!

延伸閱讀
熱門搜尋
回歸25周年 新聞自由 展覽 環保 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