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董啟章
熱門文章
董啟章
Ghost on the Shelf
ADVERTISEMENT

董啟章專欄:《莊子》是笑話集?

16.01.2020
圖片由作者提供
圖片由作者提供

中國經典裏面最好笑的書,肯定是《莊子》莫屬。這是兩千多年來也沒有人超越過的。而且還要是談哲理的書,不是娛樂性的作品。雖然說文字太古老,要讀懂已經很難,還要感到笑意,似乎是不可能的事。但是,只要有好的注解,再略為浸淫,莊子的幽默滑稽之處其實是躍然紙上的。

莊子和一本正經的儒家學說對着幹,是基本認知,所以採取詼諧搞笑的路線,絕對可以預期。(我懷疑其實《論語》裏面也有好笑的,孔子本身不是個道貌岸然的人,不過我沒有仔細探究過,不敢亂下結論。)與同是道家的《老子》相比,《莊子》更狂放,更遊戲,更不拘一格。老子始終給人玄奧的感覺,甚至過於老成,不及莊子充滿天真的童趣。讀《莊子》就算弄不懂他的思想,或者不盡同意,本身也是一種享受。所以《莊子》除了是哲學書,也是一部文學作品,而且是笑的文學。

《莊子》的好笑,首先在於其誇張。一誇張便漫畫化,充滿諧趣。你看他寫那些大鵬大鯤,幾千里大,比拉伯雷的巨人還誇張。與之相反,他寫的小鳥小蜩小蟲小菌,吱吱喳喳,跳來跳去,十足宮崎駿筆下的小鬼小精靈。連骷髏和枯魚都會說起話來,甚似黑色喜劇裏的人物。書裏充斥的那些怪人怪名,更加是層出不窮,目不暇給─支離疏、哀駘它、齧缺、無趾、罔兩、狂屈、无為謂……這些人改的是什麼鬼名字?他自創的哲學新詞─弔詭、隱机、坐忘、心齋、懸解、攖寧、物化、葆光……看來不是令人摸不着頭腦,就是形象滑稽。把得道者形容為「形如槁木,心如死灰」,相信不是太令人嚮往的事情吧。

把日常邏輯和習慣顛倒,是笑文學的一個大原理,在西方文學評論裏稱為「狂歡節精神」。《莊子》裏面也滿是這種倒錯的玩笑,以醜為美,以慘取樂,不一而足。那個醜到極品的支離疏,臉部藏在肚臍下,肩膀高過頭頂,兩條大腿和胸肋相並,表面看完全是個怪物,但他卻因此逃過了兵役,獲得額外的賑濟,得享天年。另外有個差不多醜的哀駘它,更加是美女們爭相委身的對象。這說明醜到了一個點,反而會成為受歡迎的人物。至於身體的疾病傷殘,生瘤發腫斷手斷腳,也不是值得哀嘆的事情,個個患者都精神奕奕,像是獲得上天賜福似的,慶幸有機會漠視自己的形體,超越物質的限制。如果還死掉的話,就更加是喜事一件,值得像莊子一樣在妻子的喪禮上鼓盆而歌,看透生死,放任大化。由於乖離常理到一個極端的程度,讀了不但不覺悲慘,反而令人忍俊不禁。

不過,我覺得莊子最好笑的,是他筆下的那些精妙又無聊的對答,簡直就是相聲的效果。莊子和老友惠子最喜歡鬥嘴,每次都十分有趣。兩人一起在橋上看河裏的魚,突然爭拗起來。莊子說:「睇下啲魚幾開心!」惠子卻挑機說:「你又唔係魚,你點知啲魚開心?」莊子反駁說:「你又唔係我,你點知我唔知啲魚開心?」惠子以為可以一招KO莊子,說:「我唔係你,我梗係唔知你諗乜啦!咁你唔係魚,你咪一樣唔知啲魚開唔開心囉。哈哈!完勝!」莊子當然不認輸,說:「咪住,講翻轉頭先。你頭先話『你點知啲魚開心』,其實係已經知道我知道,你先至嚟問我㗎嘛,所以我宜家話你知,我係喺河上條橋上面知道嘅。」姑勿論莊子最後是否強辭奪理,兩人又誰勝誰負,這段話演繹出來肯定是一場喜劇。

舉另一個極具喜劇效果的例子。東郭子問莊子:「所謂道呢樣嘢,喺邊度可以搵到?」莊子說:「無所不在。」東郭子說:「指出嚟睇下。」莊子說:「喺啲蟻度。」東郭子說:「吓?咁cheap?」莊子說:「喺啲梯稗度。」東郭子說:「仲cheap啲!」莊子說:「喺啲瓦礫度。」東郭子說:「有冇再cheap啲呀!」莊子說:「喺啲屎尿度。」東郭子終於頂唔順,無再問下去。雖然沒有仔細形容,我們也可以想像到,兩個人面上表情的變化。莊子像個冷面笑匠,句句到肉,但卻不動聲色。東郭子開頭自鳴得意,以為考起對方,點知越問越震,到最後嚇到標汗。

不正經回答問題,是莊子的一大絕學。更絕的是索性唔答。書中有很多問而不答的例子,其中一個在《知北遊》開首。知(名字,擬人化人物)周圍去問道是什麼、道在哪裏,非常好學的樣子,怎料遇上无無謂(得道之人)時,對方卻三問三不答。知當然十分無癮,但並未放棄。後來他碰見另一得道之人狂屈,狂屈想了一會,說:「我本來想答你,但係諗緊嘅時候,突然唔記得想講乜,所以都係答唔到。」最後,知遇到黃帝,問了相同的問題,黃帝才說:「知者不言,言者不知,故聖人行不言之教。」他總結說,三人之中,什麼都不答的无為謂境界最高,想答而答不出來的狂屈第二,試答了他的黃帝層次最低,離道最遠。所以莊子在後面的另一節說:「道無問,問無應。無問問之,是問窮也;無應應之,是無內也。」在嬉笑中說道,似乎是論道的唯一可能。最好當然是什麼都不說啦。但是,那樣莊子做乜又要長篇大論寫書?這就是莊子式的弔詭吧。

莊子雖然對後世文人有很大影響,不少也深得其超脫放達之意,但談到令人發笑,始終不及一代宗師。在中華傳統裏,二千年來再無一人,能不令人惋惜嗎?

圖片由作者提供
延伸閱讀
熱門搜尋
回歸25周年 新聞自由 展覽 環保 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