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董啟章
熱門文章
董啟章
Ghost on the Shelf
ADVERTISEMENT

董啟章專欄:傳記與秘密

17.10.2019
圖片由作者提供

去年因為寫小說的關係,讀了笛卡兒的哲學著作,也讀了他的傳記。早前在書店碰上《笛卡兒的秘密手記》,以為是新書,翻開才發現是舊作新版。作者Amir D. Aczel是數學家,但也寫了好些科普書。我記起很多年前讀過《費馬的最後定理》,原來就是他寫的,當時的印象是不錯的,滿有趣味的。我對笛卡兒的認識不算深,但基本上知道他的思想要點。倒是未聽過他有一本秘密手記,在好奇之下便把書買下了。

我大概不是唯一中計的人。普及傳記作為流行讀物的一個類型,總是會設計一些賣點。關於哲學家、思想家,或者是文學家,標榜「秘密手記」或「秘密日記」是個很常見的招徠手法。特別是歐洲十六至十八世紀之間的人物,正處於宗教和神秘主義與科學和理性主義之間的過渡期,常常會被認為隱藏着不為人知的另一面。從煉金術到神秘主義和秘密會社,都是十分常見的着眼點。總之,了解一個歷史人物如何偉大還不夠,我們更想知道的是他們背後的秘密。

笛卡兒有什麼秘密呢?書一開始就講述了,萊布尼茲如何千辛萬苦四處尋找前代哲學家笛卡兒的手稿,終於在巴黎找到了他的遺物保管人克雷色列爾,並且獲准抄寫部分內容。萊布尼茲所抄寫的就是從未公開的笛卡兒秘密手記的一部分,裏面寫滿了神秘的內容和奇怪的符號。後來笛卡兒這份手稿便從世上消失,而萊布尼茲的抄本亦不見天日,到了十九世紀末才被重新發現。手稿最引人遐想的有兩點,一是神秘組織玫瑰十字會,二是古老的柏拉圖多面體。對於傳記作家,甚至是小說家,這的確是個好題材。

作者很會賣關子。通過萊布尼茲抄稿這一幕來設定謎團之後,筆鋒一轉,從頭說起笛卡兒的故事來。普及傳記一般較學術傳記輕短幾倍,因為篇幅所限,只能選取人物生平最戲劇性的部分,或者把平淡的部分寫得比較戲劇性。與嚴格的學術傳記相比(通常詳細介紹和分析主角的思想發展和著作重點),普及傳記比較注重趣味性或娛樂性。這也是無可厚非的。不過,要了解作為哲學家和科學家的笛卡兒,此書便有點略嫌不足。

可能作者本身是數學家的關係,他的重點偏向於笛卡兒的數學成就和貢獻。到了書末謎題揭盅,笛卡兒破解的柏拉圖多面體的「秘密」其實是個數學問題,再延伸下去同時是個宇宙觀的問題。但是,當中有什麼不可思議的神秘內涵嗎?作者卻有點語焉不詳。同樣,書首鋪設的玫瑰十字會的伏筆,後來也有草草收場之感。沒錯,笛卡兒年輕時期很可能接觸過玫瑰十字會的成員,甚至對它的思想感到興趣,但是,他自己已經在成熟期的著作中斷然否定這類非理性的神秘主義學說。按照他設定的真理檢驗方法,神秘主義是無論如何也無法過關,而被接受為絕對肯定的知識的。往這個方向炒作下去,並沒有什麼實質證據,也因而欠缺說服力。予人的感覺就是譁眾取寵了。

好了,要滿足讀者的偷窺欲,當然還有「秘密戀情」這慣技。笛卡兒和荷蘭籍女傭的秘密關係,資料極少,只知道女方為哲學家誕下一女,女兒五歲早逝。笛卡兒從沒公開承認這段關係,甚至向人訛稱女孩是他的姪女。作者想當然地把女傭形容為「漂亮」,又描繪兩人如何地恩愛,完全是沒有根據的猜測。較為可信的是笛卡兒和伊莉莎白公主的交往,雙方極有可能懷着壓抑的感情,但除了相敬如賓的書信往還,沒有確實證據顯示這是一段戀愛。而且,這是一般傳記都有記載的事實,也不存在多少神秘色彩。至於笛卡兒與瑞典女皇克莉絲汀娜之間的事情,也很大程度是「煲無米粥」。作者似乎刻意誇大了兩人互相的影響。關於笛卡兒在瑞典度過的最後冬天,同樣的資料不全,但卻不能但凡資料不全的地方,就渲染成神秘的謎團吧。

《笛卡兒的秘密手記》給人的感覺是雷聲大雨點小。刻意經營的預期得不到滿足,笛卡兒的哲學思想又講得不深,甚至連他的性格描寫也頗為模糊,只是充斥着陳腔濫調的對偉人的稱讚。當中許多有趣的點子,作為小說題材其實相當不錯,可以發展出很可觀的虛構故事。但是,作為傳記,就算運用了文學的筆觸和戲劇化的叙事手法,始終蓋掩不住華而不實的本質。這也許是普及傳記的普遍問題──如何在事實的基礎上,營造如虛構小說的可讀性,但在動聽的故事講述中,又不犧牲對事實的忠誠?

我寧願把笛卡兒和他女兒的事情寫成小說,在poetic license的掩護下,自由發揮對於「秘密」的想像。

延伸閱讀
熱門搜尋
回歸25周年 新聞自由 展覽 環保 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