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黃曉恩
熱門文章
黃曉恩
心・情繪本
ADVERTISEMENT

黃曉恩專欄:西方醫學的科學與藝術(下)

23.05.2019

 

醫學院教授們歷代傳承下來的智慧:現代西方醫學既是科學,又是藝術。

上次討論過科學部分。嚴格來說,醫學算是應用科學而非純科學,因為在醫學的世界裏並沒有絕對;科學理論總有機會因為現實中的變數而帶有不確定性。例如有一種藥物在藥理上能有效抑制某種致癌基因突變引起、異常活躍地傳導生長信息的細胞蛋白(參上期)。理論上用了此藥,帶有這種特徵的癌細胞便會被消滅,病人的病情會好轉。可是實際上,總有一小部分病人得不到預期地療效,原因包括腫瘤有抗藥性、病人腸胃吸收力弱,甚至一些不可預知的情況等等。 

西醫是應用科學,那麼醫生怎麼去應用就是一種藝術。無論是技巧需要鍛鍊才能工多藝熟、精益求精,或是目的為了表達人類的情感與文化,以及發揮真善美和感染力的果效,都是藝術和行醫共通之處。往往病者最重視的,並非醫生知識淵博、學富五車,卻是德術雙馨、濟世為懷。古之善為醫者,上醫醫國,中醫醫人,下醫醫病—未必人人有志心繫家國,但醫人而不是醫病卻是源遠流長的行醫藝術。雖是萍水相逢,但病者將自己的全人及生命託付,我作為醫者若能盡量讓病者身心靈恢復健康,甚至與病者互動互勉一同成為更好的人,則於願足矣。

近來有報導外國一宗醫療新聞,醫生透過視頻和電子螢幕向一位末期病患者宣布他只剩下數天可活,引來多方評擊現代醫療過分依賴科技,變得冷冰冰的缺乏人性。報導並沒有提及這位醫生有甚麼難處,例如外國人口密度低,荒郊地區的醫生需要同時兼顧幾間醫院故未能親身到晤病人等等,卻反映人們心裏仍是期望醫生能關懷體諒、視病猶親。這也是人工智能不能取代臨床醫生的原因;我才不擔心會因此而失業呢。

另一方面,當醫生不能發揮行醫的藝術—例如受到沒有彈性的工作環境或過大的工作量制肘,照顧病人變得千篇一律例行公事,看病不看人,只務求盡快完成此刻的工作,以應付更多的工作—熱忱初衷難免被消磨淨盡,令人感到沮喪。這大概是不少同僚選擇離開公營醫療機構的原因。

延伸閱讀
熱門搜尋
回歸25周年 新聞自由 展覽 環保 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