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黃家正
熱門文章
黃家正
正一大師
ADVERTISEMENT

黃家正專欄:音樂善事

12.07.2018

說實話,我不可以相信音樂能夠拯救世界,更不能忍受一部分人一廂情願的以為用音樂做善事便可以改變一些社會階層的生活。

通常有條件時間去討論和實行一些善事工作的,也是社會上比較幸運的一羣。動機當然非常良好,但問題在於視點上如果我們套用自己經驗上的成功因素和道路,直接放在其他階層背景的人身上,其實很容易會變得一廂情願,甚至本末倒置。例如說,若說社會上事業比較成功的一羣大部分也讀過大學,甚至一大半也曾到外國進修。筆者曾經見過一些人士會因為自己曾經在外國留學而看小未有機會的人,所以在自己的公司也變得「外國優先」。同樣的,若果我跟別人說,未有機會學音樂的人也不是人才,所以所有學生也應該學音樂。這個把自己的觀點和經歷放諸於別人身上的做法,往往不能達到可以改善生活的目的,最後也只是一場大龍鳳把戲。

同時,我卻又十分敬佩和支持有心有力做善事的人,因為我認為社會上有資源的是應該有社會同理心去支持一些比較上沒有機會的一羣。所以希望這個矛盾能夠解決:我們如何令到有能力做到改變的人可以在需要支持的一羣的觀點出發。

首先,我們需要問:他們需要什麼。而不是,我看到他們需要什麼,我覺得他們需要什麼,然後我可以給他們什麼。我以音樂為例子:貧苦學校可能並不需要最多免費音樂演出給他們,貧苦學生學音樂其實也有很多實際上的困難。但是若果有天份的學生沒有機會學習音樂,那麼社會便應該給予那些有天份的學生特別的資源和機會。同時,對於一眾的學校和大部分學生,我認為語言教育比起任何藝術更加重要。因為語言是所有學習的基礎,難道你認為學習音樂,不需要用到語言能力嗎?

簡單的說,因材施教。做善事的需要因人而異,從別人的位置上出發。筆者希望社會除了資源的分佈可以更為平均之外,這些工作更能有效的達到目的,才能改變社會。

(隔周刊出)

延伸閱讀
熱門搜尋
回歸25周年 新聞自由 展覽 環保 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