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黃家正
熱門文章
黃家正
正一大師
ADVERTISEMENT

黃家正專欄:古典樂達標

07.11.2017

我們對於舊的東西總是又愛又恨,一方面希望致敬傳統,一方面不希望沾上老土的感覺。新舊兩方要融洽,談何容易?搞不好,人不像人鬼不似鬼,兩方不討好。古典音樂便是一個很好的例子,終究仍是舊有的經典,要鞏固已有的支持者外,如何攻佔後起的年青一代的興趣,但不流失固有的韻味?

談及古典樂第一個話題,通常不是關於那個演奏者或歌曲十分好聽,而是如何去推廣這門藝術。整體感覺就好像古曲樂就快在我們的文化社會中逝去一樣。一方面我不會否認古典樂並不能也沒有在流行文化中像流行音樂般那麼「貼地」,但其實我也並不覺得古典音樂如何會在我們社會裏消失。在很多方面去看看,其實很多經典名曲也自然的在教學課程內,學習樂器的人數也十分多,那麼我們那些推廣音樂的籌劃人目標應該放在哪裏呢?什麼才算是「推廣得夠」,達到目標呢?

若果要用觀眾入座率來作準則的話,我覺得不太合理。第一個原因是有很多人不需要去音樂會來享受古典音樂,他們可以在家裏聆聽很多很多錄音。就好像我沒有親身聽過Bruno Mars的演出,但我也經常聽Uptown Funk。第二個原因是因為香港已經有太多音樂會,當供應大過需求的時候,平均入座率自然偏低。若果要用人數來決定文化推廣的效果,那麼香港可能是全世界最多人學樂器的地方,你會說香港是古典音樂推廣得最成功的地方嗎?

所以我認為文化推廣應該向內在看,而不是只追求表面的數字。第一,當別人──其他國家的人,審視香港的文化涵養的時候,他們應該會被香港學音樂的人數嚇了一跳,但是他們未必會讚嘆我們的音樂家平均水準。這絕對是一個很大的遺憾。是什麼出了問題呢?那麼多人學,但整體為什麼還未去到一個驚人的水平呢?

第二,我們要自己人覺得自己的文化涵養深厚,我們先要感覺到自己培養了一定的審美觀和品味。若果自己也不認為自己人懂得欣賞,那麼自然的我們會覺得這樣東西發展得不夠深入。

所以總括而言,古典音樂是一個舊有而外來的傳統,在過去30年一代一代前輩們的努力下,發展十分順利,現在有極多人學習樂器。聆聽古典音樂的人也非常多。年青一輩的音樂家水準愈來愈高,可喜可賀。我們下一個里程碑應該是如何走向國際,觀眾需要培養品味,音樂人也需要更進一層樓。

(隔周刊出)

延伸閱讀
熱門搜尋
回歸25周年 新聞自由 展覽 環保 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