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香港老番
熱門文章
香港老番
約翰百德
ADVERTISEMENT

丁潔絲專欄:戒掉壞習慣:衣服不應狂買狂扔

08.02.2018
mpw2569_b008-009_001_crop
101

踏入2018年,世界終於醒覺到時裝業是全球最大的環境污染者,而時裝消耗和廢物量更創下令人難以下嚥的新高。曾經只受綠色愛好者歡迎的可持續時裝,至今已成為主流。

談到香港消費者的時裝行為,我便親眼看到一道注重道德和道德昏迷的鴻溝。這裏的消費者一方面讓我充滿希望,另一方面卻令我非常絕望。

這種感覺在每年12月至農曆新年間特別強烈。想像這個情境。瘋狂的時裝消費橫掃整個聖誕假期;如果頭腦清醒,我們應該這樣想:儘管衣物是其中一種最受歡迎的送禮選擇,它也同時是人們最不想收到的聖誕禮物。接下來,我們經歷最極端的大減價:我們很多人都會屈服於看上去讓人急不及待據為己有的大割引。然後踏入2018年,我們的衣櫃現在塞滿了新衣服(在最好的情況下,我們可能會穿上數次,而最差的情況,是完全不會穿著)。現在,我們捲起衣袖準備過農曆新年(或最大可能是找人代辦)。這期間,我們的衣帽間、衣櫥和衣櫃,都會來一次大掃除。當中無疑會包括一大堆「舊」衣。如果12月衣櫥的大手入貨和農曆新年的大掃除是一種病,我想到的是暴食症。

但在我們躲在「噢,那是文化習俗」的藉口背後前,我們有必要宏觀一些,並質疑這種過度消耗和浪費的穿衣行為,是否仍然適合像香港這樣的城市。香港一直以來都對自己在區內和國際上作為推動可持續時裝領先城市引以自豪。

香港時裝業界最令我喜愛的地方,是自從Redress在十多年前成立後,我見證了大量優秀的組織、倡議和公司相繼成立,令本港時裝界成為地區先鋒。本地時裝和紡織業,現時於全球三百個國家聘用超過八十萬人,每年生產的成衣服飾超過十億件。現時更有不少影響力深遠的業者在推動更佳作業方式,包括Redress、香港時裝企業持續發展聯盟,以至香港紡織及成衣研發中心,更跳出會議室走到街上,現時有愈來愈多呼籲不要浪費時裝的本地草根組織,好像Cue、The Hula和Guiltless(兩家都是網上二手店,出售曾被擁有的設計師品牌服裝)。Luxarity(快閃店,出售二手設計師品牌服裝)和YeeChoo(網上衣服出租公司),以至在各區紛紛出現,由新晉設計師創造的本地再生時尚品牌,例如是The R Collective。如果看到這麼多本地活動,令你相信整個本地時裝界頭上戴着光環,是情有可原的。

但情況顯然並非這樣。

當積極參與者在前線爭取令時裝變得更好,大部分香港消費者卻在肆無忌憚地購買和棄置衣物。中國有61%地下水卻被分類為「不適合人類接觸」,而紡織業是水污染問題的其中一大元兇,因此有很多地方可以爭取。每一天,香港把約306噸紡織物棄置到早以迫滿的堆填區。根據Redress的計算,這代表有關紡織物相等於每小時有超過一萬五千件衣物進入堆填區。想到衣服所引致的環境影響,而衣服本身幾乎百分百可回收,這些廢物數字簡直令人感到羞恥。

我們真正需要醒覺的,是關於衣服廢物的問題:因為我們對這些龐大的紡織品數字都責無旁貸。作為領先的亞洲城市,香港很多地方都設有捐贈舊衣箱。民政事務署認可了超過二百個回收箱(你可以在署方網站上找找所在何處),雖然部分回收箱在醫院或公園後方隱閉處,而不是在人家經常出入的地方。但除了當局,很多品牌現在都有在店內設置回收桶。Zara剛剛在所有香港和澳門分店安裝了標緻的衣物收集箱,幫助我們據稱具有「時裝觸覺」的公眾人士慷慨行善捐獻。(順帶一提,所有捐贈到Zara店舖的衣物會轉而捐給Redress,由我們分類和分發以支持本地社羣。)此外,H&M和馬莎百貨也設有收集箱。還有更多商號陸續加入。

所以,說真的,如果我們會繼續每年在這段時間瘋狂購買和瘋狂棄置衣物,我們最低限度可以做的,便是履行更務實的責任,最少也把多餘的衣服放到回收箱,而不是送往堆填區。

延伸閱讀
熱門搜尋
回歸25周年 新聞自由 展覽 環保 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