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香港老番
熱門文章
香港老番
約翰百德
ADVERTISEMENT

約翰百德專欄:私人古蹟保育政策仍然未聞樓梯響

mpw2555_b014-015_000_crop
mpw2555_b014-015_000_crop

政府一直對古蹟保育採取狹隘的方針。林鄭月娥在她上任特首後的首份施政報告概述了政策範圍:「政府透過多管齊下的策略推動文物保育工作,包括執行《古物及古蹟條例》、實施歷史建築評級機制、提供「保育歷史建築基金」的資助、推行「活化歷史建築伙伴計劃」(「活化計劃」),以及推廣和公眾教育活動等。」

這套方法延續了上屆政府的政策,而結果是公共擁有的物業獲得最大的保育保障。私人擁有的歷史建築一般在法定保護以外,儘管公眾一直對其拆卸和不可逆轉的損壞爭論不休。北角皇都戲院和深水埗的嘉頓麵包這兩座建築物的命運正岌岌可危。現屆政府會否處理這個政策缺口?

港島南區以往未與港鐵系統連接,相對上倖免於貪婪的發展。然而,隨着港鐵南港島線開通,意味該區的地貌和歷史傳承都會無可避免地受到威脅。政府計劃清拆華富邨這座現代主義瑰寶,再將用地轉售予私人發展商;政府亦計劃發展鄰近位於置富的前牛奶公司牧場,這將威脅僅有的綠色走廊。較接近香港仔的珍寶海鮮舫,其擁有人最近公布了「升級」計劃,情況令人憂慮,因為它精采絕倫的1970年代復古通俗設計(令人想起現已拆卸的虎豹別墅)比任何2010年代的通俗感更可取!好好整理它,令廚房現代化,但放過珍寶海鮮舫的公共空間吧!

我最近正進行關於香港藝術家夏碧泉的研究。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夏碧泉的家人以製作仿真紙花和其他手工藝維生,他於1976年實現了成為全職藝術家的夢想,主要透過出售他著名的浮雕畫來支持事業。1978年,他有了重要的「突破」:贏得顯赫的雕塑委約項目,為私人管理的香港仔廣場設計了《艷陽帆影》。

香港仔廣場是香港仔中心住宅高樓圍繞的公共空間,位於香港仔的中心地帶,鄰近室內街市、公共圖書館和小巴站,非常方便,是很受歡迎的休憩地點,長者尤其喜歡在那裏閒坐。令人驚訝的是,這個室外空間從來沒有進行過任何改善升級,而是一直保留了原有設計、物料和選色(大部分是當時大行其道的咖啡色瓷磚)。那是1970年代東西交流園景設計的快照,以明顯的中國式(或者更正確的說,「中國風」)的建築細節,為空間設下別具風格的圍籬庭園調子。

廣場兩端都建有牌坊;然而,令廣場富有被圍籬感覺的,卻是沿兩邊鋪設的綠瓦屋頂線。廣場的四方建有四個小涼亭,而遠眺空間的裝飾柱和陽台,讓廣場擁有完整的庭園環境,雖然大部分範圍其實欠缺花草樹木和任何專屬座位。無疑,風水也是建築師為這個地方考慮過的因素,廣場正中當眼處便設置了水池。現時,水池通常都沒有放水,而噴水池只會久不久才流一點水。在水池的正中,即「庭園」的中央處,正是夏碧泉的《艷陽帆影》雕塑。

夏氏的雕塑直接參照了香港仔與天空和鄰近海洋的緊密關係,他在作品中使用了兩個他最喜歡的主題圖案:太場和一個像軀體般的結構。雕塑的兩個垂直翼緣/帆支持着太陽的部分,從某些角度看彷彿一個軀體。

《艷陽帆影》是一個有趣地不合時宜的物件。它是身處新古典中國風花園環境的現代主義雕塑。表面看來,它好像是奇怪的選擇,因為雕塑與所處環境格格不入。我們所見證的,可能是一場物業發展商和建築師各有各考慮的小戰爭。保守設計與現代主義抗衡。物業發展商的市務部門想在發展項目加入「中國」元素,希望藉此吸引銷情,而建築師則想加入現代主義雕塑,用來配合新落成的現代化香港仔中心住宅大樓。

《艷陽帆影》在香港的藝術史上也有相當重要性。夏氏的雕塑不尋常和罕見,是一個由藝術家執行、在公共空間展示非真實主義、半抽象的當代雕塑早期例子。香港的公共雕塑通常都不會邀請藝術家,而是由擁有技術或工程知識而非任何明顯藝術感性的裝配人製作。因此,市內很多公開展示的雕塑都命運堪虞。夏碧泉的《艷陽帆影》打破了那個潮流,縱使只是短暫。可是,夏氏雕塑的完整性多年來都被破壞,因為它被方便地用作燈飾和節日裝飾的懸掛結構。作品的周圍,特別是放置作品的混凝土平台和平台所在的水池,都急需升級。

現時,欣賞歷史傳承的方法和相關保育都過分狹義。但欣賞其實始於公眾──讓政府知道你的想法吧!

(本欄目隔周刊出)

延伸閱讀
熱門搜尋
回歸25周年 新聞自由 展覽 環保 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