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蕭欣浩
熱門文章
蕭欣浩
廚聞食誌
ADVERTISEMENT

飲食走進教育

31.03.2023
圖片由作者提供

實體課開展,學生回校園,認識新面孔,逐漸適應後疫情的日常生活。上課要「身體力行」,社交要重新接上,學生融入線下的陌生世界,明顯需要時間摸索。入校講座,最易見到學生情況,開講三十分鐘,學生眼神開始集中,就知道熱身完畢,進入平常狀態。當然上堂愈多,熱身時間愈短,近兩場中學的飲食文化講座,學生入座,笑的笑,瞓的瞓,傾的傾,問的問。一場講座,分割成多元宇宙。

老師如我,同樣要重新調校教學節奏。大學課堂談飲食與社區的關係,轉頭入中學講飲食文化,外加零星拍攝和訪問。辛苦不在於精神,反而是疲倦響起的身體警號,始終疫情幾年以來,未試過一日跑兩、三場,網上教學養懶身體,可能不少人也有同感。生活復常,身體不復常,始乎是自己失衡的寫照,不過多走幾場,多捱幾日,多食幾餐,總能夠重拾塵封的感覺。

生活不離飲食,用飲食來帶動恆常教育,不失為好方法。中學生愛吃米線、螺絲粉,順勢推廣粵式飲茶,鼓勵大家走入社區,多了解,多觀察,多食多寫。重投校園,學生的自主飲食生活重回正軌,放學食雞髀、雞蛋仔,閒談是非趣事。交流中,有學生激動批評,學校附近的栗子檔老闆態度不佳,永不幫襯,引發全場爆笑。當然有更多年輕食家,放學放假密密食,車仔麵、煎釀三寶、雪山叉燒包,都有真心推介,不過學生大多講不出店名,只能用「好多人排隊」、「喺馬路旁邊」來形容。我一律建議用文字記低,實行邊學習、邊分享。
siu2

大學生遺失幾年校園生活,飲食文化教育衍生的小組體驗,能夠實踐校內校外連結的服務學習。帶學生去私房菜館「伊尹傳承」,向大廚尹達剛師傅請教。尹師傅熟悉中華飲食文化,同時了解日本食材的運用,經驗典故,倒背如流。先上一道「沙律大海蝦」,中式蝦球、日本海藻、西式沙律,用食材講解香港混雜的飲食文化。「燒肉炆牛𦟌」食出紅皮赤壯,尹師傅再用浸龍躉、炸煎堆等道道好菜,講杜甫、曹雪芹的歷史故事。學生當然吃得開懷,不忘影相、訪問,整合知識,傳播開去。同場還有德哥熱情招待,是餐桌上的長幼共融。活動最終超時兩個鐘,只能說飲食學習,邊食邊學,時間自然過得快。

siu1
圖片由作者提供
延伸閱讀
熱門搜尋
回歸25周年 新聞自由 展覽 環保 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