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譚凱韻
熱門文章
譚凱韻
雲圖
ADVERTISEMENT

【譚凱韻專欄】閱讀.理解

09.10.2020
譚凱韻
譚凱韻
img_7918

小兒每次做閱讀理解都會很暴躁。先是拖延,如要多玩五分鐘,如很累,如肚痛,由天光起來精神奕奕,拖至天色昏暗,到避無可避,迫於無奈坐到書桌旁時仍在邊做邊滿口怨言。

好不容易完成任務,成績一般也是在合格和不合格邊緣。

如果學習不是只注重成績,也重視過程的話,每次操練閱讀理解,都是新添一個挫敗的經驗,我也明白為何他沒有動力。

現在小一、二的閱讀理解,不止求閱讀,也要求小朋友真理解。不能再不求甚解地在文章中找題目上出現過的詞語,然後找個附近的詞彙,碰碰運氣填答案。題目要求小人兒讀畢全文後,找一個合適的詞語,應用在填充題上。(能利用題目上的關鍵字在文章中找答案的,是幼稚園高班程度)

提供的文章,雖不稱得上艱深,但明顯地,有些意思是能用較顯淺的用詞來表達的,但往往會用較深的詞語,目的就是嚇怕部份學生,以區分出哪個是真正能理解的考生。

img_7918
到兒童圖書館讓小朋友自己選書,幫他認識自己的喜好和興趣。

小人兒初上小學,不要說理解一篇文章,連讀出題目也有難度時,要閱讀更要理解,簡直是越級挑戰。當面對一篇文章,能看懂七成時,或許能靠「估估下」去理解內容,再回答考題。但當只能看懂三成時,小朋友就會連「估」的動力也沒有。

問題的癥結是,小兒懂得的字不多,腦袋中的字庫仍遠遠不足。矛盾又無奈的是,我兒子是超愛閱讀的孩子,只是七年的閱讀經驗,未能有效轉化為「識字寶庫」。

從少就鼓勵小人兒閱讀。閱讀的初心,是希望小朋友有廣濶的視野,面對多變的世代。這個興趣和習慣將陪伴他一輩子,所以培養興趣是重中之重,重要性遠遠超過識字或書中知識,所以在可控範圍內,如兒童圖書館或書店的童書部,我都會讓他自己選書。

閱讀有助識字,是無可置疑的,但發展方向未必能如媽媽所想,亦未必能配合學校課程,例如小伙子幼稚園年代超愛看恐龍書,恐龍名字和特徵相關的詞語會認得較好;但一些對校園學習有實際用途,如理解中文或數學題目中有用的字詞,如「選擇」、「根據」、「排列」,就長期處於「教極都唔識」或無心裝載的階段。

當然,隨著升級,他懂得的字會增加,但小朋友的興趣也會隨年紀改變,所以不能自行閱讀,要求媽媽講書仍是我們家中的常態。

例如,以他現時的識字量,對簡單繪本如《小雞》系列或能看懂七成,但這些簡單的故事又滿足不了他的需求。近日令他廢寢忘餐想追看的是漫畫《三國演義》,但單看人物表情或故事場景的圖畫推論內容,就難以明白當中的戰術和謀略,偏偏這些都是小伙子最想得知的情節,於是就天天苦纏著媽媽爸爸給他讀三五七頁,可憐的既是一心想知道劇情發展的小朋友,而這個每天要講大量道理至聲帶勞損的媽媽,要天天聲音演繹赤壁之戰和桃園結義,有時也有點無奈。

說回閱讀理解,原意是想考核學生們閱讀和理解能力,學校或坊間補充練習也會教導小朋友考試技巧,如見到一些不懂的字時,以部首猜字義;又或是在一個二字詞語中,一個字懂一個字不懂的話,就以懂的那個字去猜整個詞語的意思;再下一步,就是以前文後理來推理答案。

我相信,一步一步的學,總有天能駕馭的。但用過深程度的文章去訓練小朋友,對提升閱讀能力或許有點幫助,但過程中令小朋友承受不必要的挫敗,對文字的畏懼又加深一層,對培養學習興趣又是否有幫助呢?

img_7912
我家小朋友純看圖畫已覺心滿意足,閱讀未能跟識字數量有效掛鈎。

================================================================================

Hello, strangers!

Hello,⼤家好,我是譚凱韻,前新聞⼯作者。⼋年前告別了這個近⽇充滿風雨的⾏業,當上全職媽媽,照顧兩個兒⼦的吃喝拉睡。謝謝編輯的邀請,讓我在明周⽂化這個平台分享這些年來帶⼩孩的經歷和⼼情。

當媽媽從來也不易,在這世代當媽媽更困難。世界上沒有任何專上學院辦過任何課程教我們如何當⼀個媽媽。媽媽願意付出所有,但卻充滿限制,⾃⾝的體⼒精神學識修養均不完美,教和養的過程就在撞板中成長。

本欄取名「雲圖」是源⾃2012年⼀齣電影。故事背景由1850年開始說起,跨越了六個時空和國家,由南太平洋的⼩島,說到了亞洲的韓國,看似毫不關連的六個故事。說的卻是⼀個⼈的決定和⾏為,可能冥冥中影響著另⼀個時空的另⼀個⼈,有點輪迴的味道,也有蝴蝶效應的意味。在我看來,就像帶孩⼦,今天我的想法、決定、安排、甚⾄⼀個說話⼀個擁抱,都有機會影響孩⼦的⼈⽣和成長,⽽這個他的⽣命,有機會影響到其他的⽣命。帶孩⼦就是這樣⼀回事,⼩⼈兒長⼤後是⿓還是蟲沒有⼈說得準,惟有時刻做好⾃⼰,⾔教⾝教,希望為世界多造就⼀個善良的⼈。

譚凱韻
譚凱韻
延伸閱讀
熱門搜尋
回歸25周年 新聞自由 展覽 環保 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