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譚凱韻
熱門文章
譚凱韻
雲圖
ADVERTISEMENT

【譚凱韻專欄 – 雲圖】 選擇障礙

24.07.2022
圖片由作者提供

人每天都總要面對不少抉擇,九歲的兒子也不例外。

由於期考成績不俗,根據早前定立的奬賞機制,可獲得兩本《大偵探福爾摩斯》。前往書店選購,全都包裝了密封膠袋,小朋友站在書前十五分鐘,愁眉深鎖,完全不似在選禮物,「媽媽,我看上了三本,怎樣辦?」我回答: 「三本都買吧,回家你自然會想到拆哪兩本的了。」

回到家,他詳細闡述為何選上了這三本書以及各自的優點:

A)名稱叫《連環殺人魔》,作為一本偵探小說,涉及多宗殺人案的話,情節應比較豐富好看;

B)校內的朋友曾表達想看這一本,如果開了就可以馬上借給他;

C)包裝裡附有主題鎖匙扣贈品;

看著封面發呆了不知多少時間後,仍作不了決定。於是打電話給關係要好的姨媽,講述他的論點,姨媽又問了一些啟發他思考的問題,來回談了四十五分鐘,直至掛線一刻,小朋友依然未有答案。

有些決定是憑感覺,有的則是需要資訊和分析。

由港鐵站回家可以選擇走路20分鐘,或乘坐小巴接駁。小巴遊走於各站之間,循環不息地接載乘客,只是沒有確切的時間表,每次等多久,純看運氣。

某天,我和小朋友在車站排頭位等待。烈日當空,34度,小朋友等了十分鐘,突然很決斷地說:「不等了,走路回家吧。」沒有半點猶豫。

應是天氣太熱,蒸發了他的理智。

我分析:「小巴是循環線,如果是服務時間內,車子必定會出現。你等了十分鐘後放棄,之前等待的時間就浪費掉,小巴應快到的了。」話音剛落,小巴就在街角轉到眼前。

小朋友面對琳琅滿目的《大偵探福爾摩斯》,久久也下不了買哪本的決定。
小朋友面對琳琅滿目的《大偵探福爾摩斯》,久久也下不了買哪本的決定。

其實選擇也是一個需要學習、從反覆鍛鍊中成長的過程。有些人天生很了解自己喜歡甚麼、 需要甚麼,有些人則不太明確,總是帶點猶豫,例如我、 又例如我的兒子。

我們這種人,很怕作出選擇。因為選上了A,又會想B會否比較好?選上了B,又會覺得A有機會比較精彩。於是總想延後決定,或乾脆逃避選擇。

選書事件發展到最後,兒子找上了決斷的爸爸。爸爸隨意地選了兩本,叫他立即拆開。他喜孜孜地打開了,慶幸有人替他作出了抉擇。爸爸笑說,幸好同時有兩個女孩子愛上他的機會不大,要不然他又要回來找爸爸了。

人生總要面對千萬個決定:讀書選科、 選職業、 選公司、選擇居留的城市。但我很想小朋友學懂的是:每當面對選擇時,搜集資料,理性分析,再做決定。最後結果是怎樣,可能有八分是天意。如果用心選過,隨遇而安就好。

話說回來,上述建議,小孩子媽媽活了半生仍未做到。他每天看著這個婦人連到茶餐廳也做不了點餐的決定,猶豫不決,思前想後,於是造就了今天的他。衷心希望他能超越媽媽,做一個理性決斷的人。

圖片由作者提供
延伸閱讀
熱門搜尋
回歸25周年 新聞自由 展覽 環保 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