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西西
熱門文章
西西
造房子
ADVERTISEMENT

西西專欄:阿拉伯人的遊記

西:西西
何:何福仁

西:最近眼睛不好,不能讀書。記得之前看過一些遊記,早期阿拉伯人的遊記,像《黃金草原》、《伊本.白圖泰遊記》,只能憑印象說說。細節你跟我查查、補充。你以為呢?

何:好的,隨便說說。

西:中世紀的伊斯蘭知識分子,出外並非為了求財,而是為了學術,有點像十八世紀英國富家子弟的「大旅行」(grand tour),那是成年禮,要體驗其他歐洲人的生活、文化。回教的先知說:「學問雖遠在中國,亦當求之。」不一定實指中國,重點是哪怕要到遙遠、陌生的地方。他們無病無痛的話,一生必須要到麥加一次;此外是探訪其他地區,打開眼界。其中可能有人半生都在旅途,回家後就記下遊歷的所見所聞。阿拉伯人早年的遊記,有的一定是他們真實的觀察,可有的,卻是轉述、抄錄,或者道聽塗說的傳聞,也有渲染,甚至想像,總之有真有假。

他們的遊記,固然引起歷史家、地理學家的興趣,用心考證,同時因為細節詳盡,文筆一般都很好,也就成為傳統阿拉伯文學優秀的作品。例如《黃金草原》的作者馬蘇第,他在公元九百年間生於巴格達,那是中國什麼時代?對了,唐宋之交的五代,他到過歐亞、非洲各地,包括中國,看他寫當年的中國,也是我們最感興趣的地方。書中起筆寫中國人種的起源,一路追溯,答案是中國人原來是諾亞的後裔。他記述了黃巢的事件,特別是在廣州屠城,殺了許多教徒。

何:馬蘇第寫黃巢在廣州瘋狂地殺戮,死於刀劍或水難的穆斯林、基督徒、猶太人和祅教徒,達二十萬人。是否太誇張?黃巢入廣州,翻查歷史,是公元879年,馬蘇第尚未出生,應是根據傳聞,更可能是抄錄自更早的阿拉伯旅遊家阿布.賽義德.哈桑的《中國印度記聞錄》,不過屠殺數字是十二萬,要少得多。十二與二十,也可能是誤抄。這段史料,新舊唐書都沒有記錄。但從另一面也反映唐代末期的廣州,即使大亂,仍有許多外人定居,一直宗教自由,多元競秀。

西:他說黃巢砍伐廣州的桑樹,目的是要破壞蠶的食物,令中國的絲綢業停頓,中斷與阿拉伯世界的聯繫。

何:看來也是獨得之秘。

西:他還記了一個太監因為要求外商額外送禮,禮物不足就把人虐打,外商上訴,輾轉訴到皇帝去,皇帝查明,還他清白,還送了厚禮,送他回國。另一個有趣的故事,是轉述傳聞,那是一個伊斯蘭的智叟和中國皇帝的對話。皇帝問他可會辨認自己的先知。他答會。皇帝就拿出一些繪像來。

何:很有意思的問題。回教徒是不崇拜偶像的,清真寺裏沒有先知的繪像。

西:他先是認出諾亞,然後是耶穌,再然後,他發現騎着駱駝的人,那是先知穆罕默德。他哭起來,說先知是他的堂兄。《伊本.白圖泰遊記》是另一本有趣的書,雖然全書記述中國的篇幅不太多。

何:伊本.白圖泰是摩洛哥人,同樣半生外遊,到過亞洲印度、中國、非洲等許多地方。不過,就像馬可波羅的遊記,那是他的口述,由別人代筆。他到中國的時代是十四世紀的元朝。

西:他說中國是偉大的民族,他認為中國的城市是世上最安全的了,管理很好。這位穆斯林,是一個老好人,他講述到過的地方幾乎都是好的,別人也對他好。其實哈桑的《中國印度記聞錄》、馬可波羅的遊記,也是這樣,把中國描寫成非常好的地方。事實上,中國在明代閉關之前,的確領先各國。更重要的是,我覺得這是這些阿拉伯人對不同文化的尊重。

白圖泰認為中國人的繪畫無與倫比,他們不過在宮廷停留片刻,走出市集上已看到他們的繪像懸掛,畫得維肖維妙。工藝品又特佳,怎樣燒製陶瓷,他描述了一番。他也說到絲綢和蠶:絲綢本來並不值錢,窮人都穿得起,不過商人抬高價錢罷了;蠶兒就養在桑樹上,不用餵食。糖也極多,質和量都勝過埃及。但當他說中國的雞,肥大得不得了,比摩洛哥的鵝還要大,烹起來,一個砂鍋也盛不下,要兩個;至於公雞,像什麼呢,像鴕鳥。有趣的是,還補充說第一次看見,真以為是鴕鳥。信不信由你。

何:只能說,可能的確是鴕鳥。至於桑樹上養蠶,倒是妙法,最後就在樹上採繭。我小時在新界也養過蠶,蠶吃桑葉,一刻不停,快極了,不斷要找來桑葉放上。(上)

延伸閱讀
熱門搜尋
回歸25周年 新聞自由 展覽 環保 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