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蕭欣浩
熱門文章
蕭欣浩
廚聞食誌
ADVERTISEMENT

薑糖與薑蓉

近排鋪天蓋地出現於各大媒體的食物,一定要數薑糖和薑蓉,鋒頭一時無兩,將芫荽完全比下去。薑糖、薑蓉的話題大增,全因歌手姜濤,跟飲食毫無關係,食物出名但又跟食物本身無關,這種情況比較少見,我一時間也講不出其他例子。「姜」字現在較多用作姓氏,也可以用來指辛辣的草本植物,即是「薑」字的意思,所以愛戴姜濤的粉絲自稱「姜糖」,關係像糖一樣甜蜜。

「姜糖」已經出現好一段時間,而引發大眾談論的是「姜蓉」,事緣有藝人於節目模仿姜濤,自稱「姜蓉」,載歌載舞,然後三兩藝人上前一輪打罵,「姜蓉」退場。好笑不好笑,跟飲食一樣,屬於個人口味,正如薑糖是「甜多定辣多」,咀嚼的人自然有答案,當然「口嗰句係咪心嗰句」,更是每個人心中的秘密。

攝影:陳卓君
攝影:陳卓君

小時候還流行食薑糖,自己當然不會買,食蜜蜂糖、可樂糖輕鬆得多,因為薑糖的辣味一點不輕,家母一心買回來分享,總不能不賞面。包裝紙未打開已經湧出一陣薑味,不知是錯覺還是事實,咬下去仍能感覺到薑肉的絲絲纖維。薑能暖胃祛風,是有點食療功效的糖果,我一直認為薑糖是成年人食的糖,小朋友會喜歡食薑嗎?我當時的同學就沒有了。

零食類的薑糖後來漸漸被遺忘,換成沖泡類的薑糖,這類薑糖多製成磚塊狀,商店會整磚出售,也會拆分成小塊或粉狀的包裝,飲下去暖身滋潤,秋冬時飲用格外舒服。薑和糖並不是新鮮事物,兩者結合成薑糖的名目,在古書中的藥用醫方可以看到,用來治理長者的咳嗽氣喘、嘔吐腹脹。材料是生薑汁和砂糖,用微火加熱混和,控製火路,煮滾十多次就可以。成品是濃稠的膏狀,每次食用半匙,含於口中慢慢吞下。現代人喜歡用黑糖代替砂糖,做法也是一樣。

薑蓉時常與雞一同出場,無論是油雞、海南雞都會跟一點薑蓉,胃口不好可以用薑蓉「撈飯」。這種薑蓉實際上加了葱,準確的叫法應該是「薑葱蓉」,有些食肆會自行調味,所以薑蓉用心處理,有時比雞還要好食。純薑蓉可以用於日常的爆香細煮,簡單煮麻油雞落幾匙羹就夠味,家母有時會用薑蓉炒飯,加雞蛋兩隻,鹽少許,炒得乾身辛香,已是家常的好味道。

薑蓉書面語是「薑泥」,不過實際上有差別,「蓉」顆粒比較大,「泥」幼細的程度看上去已經接近流質。清代的書籍有談到薑泥,用來跟杞子、菊花調製成蘸醬,用來配燒熟的肉。蘸醬味道如何我也不得而知,現代人有用杞子、菊花、薑片來泡水焗茶,有清熱明目、溫暖脾胃的功效。

話題中的「姜糖」和「姜蓉」各走極端,支持、反對的言論你來我往,熱鬧非常。飲食上的薑糖和薑蓉,一甜一鹹,各有風格,但戲仿抽水的人多,面對「躺着也中槍」的食物,就從來沒有人走出來,給它們一個清楚的交代。

延伸閱讀
熱門搜尋
回歸25周年 新聞自由 展覽 環保 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