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蕭欣浩
熱門文章
蕭欣浩
廚聞食誌
ADVERTISEMENT

出入之道

11.04.2022

全民強檢,是暫時擱置,定不合時宜,各有說辭,各有故事,這篇文章刊登的時候,我是被圍堵在家開罐頭煮麵,還是外出到餐廳再遇劣食,自己落筆依然無法預測。市民抱怨強檢的地方是,吹風轉向飄忽不定,不少人超前部署,備足物資糧草,做好心理建設,立心打一場抗疫硬仗。怎料圍封日子一拖再拖,一鼓作氣不成,士氣衰竭必定接踵而來,近日再迎來擱置的說法,部分人只好承認回響如同幻覺,買肉糴米白趕一趟,惟有對住熒幕發光,清理雪櫃每日喝湯。說法如真如假,政策跳出跳入,確實是「好難捉摸呀!」

一出一入,看似簡單,但有道無道,影響廣泛。世情關乎出入,飲食又何嘗不是,近期持續熱議的「兩餸飯」,一樣由出入構成。疫情之下,部分人工作不穩定,停工、辭工、缺工、無工,收入減少,支出隨即下調。但人總需要勇敢生存,飯依然要食,但環顧全港,食物價格、餐廳收費的基本水準,從來沒有「可加可減機制」。褲袋銀紙有限,左度右度,最終的平價飲食出路,就只有「兩餸飯」。「兩餸飯」平嗎?真的平,不論中午晚上,茶餐廳、酒樓等一般食肆,中式西式單餸飯,也要五十至七十元不等。「兩餸飯」店白飯墊底,單餸雙餸三餸,三十四十五十。簡單數題放在眼前,一日兩餐慳四十,一個月慳足千二,如果家中有二三四人,再乘上去,小數確實怕長計。

別以為吃「罐頭」較划算,分分鐘買一個兩餸飯回家更乾手淨腳。
別以為吃「罐頭」較划算,分分鐘買一個兩餸飯回家更乾手淨腳。

晚市禁堂食,市民一樣要找出口,「兩餸飯」市場吸收大量食客。除去價格因素不談,要數晚市外賣選擇多,似乎只剩「兩餸飯」店。龍蝦、扇貝、鮑魚陸續出場,小菜款式一多再多,當然不是毫無原因,食肆飲食輸出,換來錢銀收入,有利可圖,自然有加款、改良的空間。食客付費買飯,入手幾餸回家,獨食倆食一家食,「兩餸飯」分開當和菜,屋企食出餐廳味道,飯盒食出小炒質素,今餐揀餸隨時諗緊下餐。飲食供求,出入接軌,做到真正香港疫食「內循環」。

飲食業受影響,媒體連帶受害,平日介紹新店新菜新優惠,求潮求快求流量,推介一出,總有一堆網民訂位排隊。留家抗疫防感染,媒體如果大推堂食,即使收效,吸引市民排隊堂食,造成染疫混亂,食事變壞事,還得背負添煩添亂的惡名。說到底,飲食媒體還是要飲食輸出,哪種食事既能炒熱又安全?毫無疑問,「兩餸飯」是近年具話題的訊息導入,天時(疫情)地利(店鋪)人和(食客)俱備,只要三五日更新一次報道,零負評、高流量、易出post。

追捧人龍早已形成,資料可參考「關注組」,大小羣組齊聲討論,實行「區區有飯開,處處有餸揀」,「組民」報料推介、批評,化身民間實地監察專員,理性討論,感性謾罵,資訊娛樂,共冶一爐,長此下去,隨時可以取締部分飲食媒體(說不定已經取締了)。有人問「關注組」為何火紅?理由簡單,鬱悶家中,無處傾訴,難禁活躍的覓食因子,如何邊食邊談邊找情緒出口,「關注組」是個好地方,大門永遠為你開。那麼題材從何而來?不用擔心,一日食三餐,買個「兩餸飯」,又平又飽又夠潮。這家不好嗎?這餸不行嗎?不要緊,祝你下次出入平安,兼好運有食神。

延伸閱讀
熱門搜尋
回歸25周年 新聞自由 展覽 環保 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