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董啟章
熱門文章
董啟章
Ghost on the Shelf
ADVERTISEMENT

私小說的解體

15.09.2023
圖片由作者提供

大江健三郎給人的印象,是專志於書寫自身體驗的作家。在《如何造就小說家如我》中,他卻這樣辯解說:「在寫作《致令人懷念的歲月的信》而展開的過程中,其後成為我的小說創作方法中重要資產的構造,是自己筆下的虛構內容進入現實世界,且開始主張擁有實際生活的過去,以此形成新的基礎,並使其後的虛構內容得以被創作出來的那種複合型構造。就這一點而言,即使說我是那個解體了日本近、現代私小說的人,也未嘗不可。」

tung2

要了解這番話,首先要了解甚麼是私小說。私小說的肇始,是田山花袋於明治四十年(1907)發表的《蒲團》。同時期的作家,如夏目漱石、島崎藤村等,都發表過具有私小說色彩的作品。到了大正時期,私小說作為文學類型已然確立,並以志賀直哉為代表。以物語式小說成名的芥川龍之介,晚期亦完全擁抱私小說的寫作。而後出的太宰治,更是後世最為人熱烈崇拜的私小說作家。

自傳式小說在西方早已存在,但私小說並不是同一回事。私小說與作者之間的對應,不但在於傳記方面的事實,而更在於精神和心境。就算在細節上經過虛構,私小說還是在心理上極度接近作者本人,所以亦稱為「心境小說」。大江如此評斷私小說作家:「他們都為忠實描述所驅策,為將現實的自己與所寫的人物牢牢連接起來 […] 這些人物通常不會超出寫作者本人的『私』範圍。[…] 私小說作者大致都有一種自戀情結,當筆下的主人公是那種與自己相似且具有魅力的人物時,作家本人似乎會因此而感到陶醉。」

在日本這種書寫個人主觀心境的小說一直被稱為「寫實主義」或者「自然主義」。這兩種密切相關的文學形式原產於十九世紀歐洲,傳到日本之後卻被扭曲,成為了意義相反的東西。本來承襲自現代科學精神和人文主義的客觀意涵,現在用來指稱完全個人的、主觀的經驗書寫。單純由於當中「忠實於自己」的意圖,而掛上了「寫實的」、「自然的」招牌。大江卻認為,這其實是日本小說家抱持的「幻影」。與其說是忠於現實,不如說是自我虛構。

大江在寫作生涯的前半,並未被視為私小說作家。就算是在《個人的體驗》中,描寫了生下腦部畸形兒子的年輕父親,或者在《萬延元年的足球》中,記述了四國森林家鄉的風貌和傳說,讀者也會當作客觀小說或虛構小說般理解。作者只是借助自身的經驗為參考材料,用來虛構小說人物而已,並沒有積極地營造等同的意圖。事實上,主人公與作者本人的差距,是顯而易見的。在六、七十年代之交的兩個中篇《父親啊,你要去何方》和《親自為我拭去淚水之日》中,大江採用了中年作家的角度,大量描寫了自己的童年成長,但當中關於戰時父親的曖昧形象,則完全是虛構的。真正的父親是一個造紙匠,而且在戰敗前已死去,絕不可能是小說中那個曾經遊歷中國,與軍部有秘密關係,並參與政治圖謀的國家主義者。同樣地,一九七九年的《同時代的遊戲》雖然以家鄉神話和歷史為題材,但遠遠超出了「私」的範圍。

tung1

大江虛構小說的高峰,是九十年代的兩部「宗教小說」《燃燒的綠樹》和《空翻》。作者本人除了在前者簡略地以K伯父的身份出現,基本上可以說沒有個人關係。不過,森林峽谷的場景,至此已在二十多年間的作品反覆出現,當中的地景、人物和傳說亦經過累積和發展,顯現出超越純粹虛構的現實感。大江提到的《致令人懷念的歲月的信》(1987),可視為這兩部虛構小說的前傳。當中的主人公義哥曾致力於森林中建設共同體,最後遭到失敗並慘死。而與義哥有緊密關係的K,就是作者的化身。所以大江才以此篇為自身的「私小說」的濫觴。

對於把跟自己相似的人物寫進小說,大江一開始就保持高度自覺。雖然原型是自己,但他明確地把「他」當作小說人物的模特兒。就正如小說家創造其他人物往往需要模特兒,寫作與自己相似的人物也一樣。他特別注意的並不是相似的部分,而是模特兒與自己的差異。重點並不是忠實描寫或者自我表現,而是透過這個人物來書寫虛構的行動。

更為奇特之處是,虛構的人物和行動會反過來進入現實。最大的衝擊莫過於小說中所虛構的友人之死,在現實中竟然以伊丹十三的自殺來實現。而虛構的自己對現實中的自我理解也產生了影響,以致有時候難以區分現實與虛構。這種影響會回饋到下一次的創作中,促進了另一次的虛構行動。自《換取的孩子》至《晚年樣式集》共六部晚期長篇,大江以長江古義人的分身直接登場。有人誤會他變成了一個私小說作家,指責他陷入喋喋不休的自我沉溺,也有人對他放棄寫作從前的虛構小說而感到可惜。了解大江的真正意圖的,可能只是少數。

傳統私小說的預設是單向的——以小說忠實地表現真我,小說是作家個人的肯定,就算那是自我毀滅的肯定,如太宰治。大江式的私小說則是雙向的、迴遞的——以現實為模型進行虛構,虛構反過來影響現實,據此現實再進行下一輪虛構,直至虛構與現實難分彼此。這就大江所謂的,私小說的解體。這樣做的結果,並不是走向私小說的相反,即客觀小說(西方寫實主義的本義),而是揭示出所謂的現實(真我)不是一個既成的東西。「私」是可以通過積極的行動去不斷改造的、開放的可能性。

圖片由作者提供
延伸閱讀
熱門搜尋
回歸25周年 新聞自由 展覽 環保 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