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畢明
熱門文章
畢明
Finer Life
ADVERTISEMENT

畢明專欄:你生活中有泥土嗎?

21.07.2017
(圖片由作者提供)
(圖片由作者提供)

我沒想過在這種情況、如此近距離一次過接收了這堆表情:同情中驚恐、困惑中無法理解,擔心中混和難以置信,串燒在她的眼神和面容,她說:「你們的生活裏面沒有泥土?我聽說是這樣的,香港人腳下都是天橋……」她應該有點可憐我們,話吐出口一剎那連自己也心驚,我完全感到她心裏最誠實的表情是畫家Edvard Munch的代表作《The Scream》。

她居住在樹木佔了自己國家超過六成面積的地方,從電視中隱約知道我們這些住在香港的人,家居狹小,高樓蔽天,毗鄰石屎,生活中沒有大自然,泥土不是成長的一部分,她替我們可惜,我也替我們可惜。

才開始培育自己的綠色拇指快一年的我,明白她的意思,也因為過去一年開始了自己小小的植物公園,我想起了要幫爸爸當園丁澆水的童年。當傭人放假,爸爸便要我護他的花,家中有的是大大盆的茶花、較剪蘭、曇花、米仔蘭、玫瑰等等等等,原來我童年還算接觸過不少泥土……

「被同情」的地點是斯洛文尼亞Vipava Valley某小酒莊山坡上的莊園餐廳,同情我們的是酒莊女主人,我們對着葡萄園吃喜出望外的早餐。喜出望外是早餐比想像中精緻和豐富,景色也是明信片級的,才五塊錢歐羅。我還以為是最基本的乳酪和烚蛋,詎料是五星級酒店早餐,鮮葡萄汁以外,本地的手工芝士拼盤之外,還有baked egg with prosciutto crisp。

今次旅遊選了斯洛文尼亞,因為知道她是歐洲的hidden gem。1991年才立國、貼鄰奧地利和意大利,首都Ljubljana被選為”European Green capital 2016″,除了天堂一般的自然美景,還有深遠的葡萄酒文化。地大、物博,面積是香港七倍多,人口,僅二百多萬,個人空間廣闊,沒有土地供應問題,有的是藍天綠野,所有斯洛文尼亞人在傾談之中,都為自己國家的人口低密度自傲,不停有不同人告訴我們,他們祇有二百萬人口。

泥土,還有對它的愛惜。著名美國詩人/作家/農夫Wendell Berry寫過”Without proper care for it we can have no community, because without proper care for it we can have no life”。泥土中太多生命。香港人對本地泥土,有幾多感情、幾多愛惜,我們又有幾多社區、幾多生活?不是存活,是生活。

感動是已經成為2016年全歐洲最綠色的首都,它還努力不懈在思考城市環保:可持續的保育,新舊城區的傳承,自然資源的珍視。到Ljubljana的Museum of Architecture & Design,展題是《Far away so close》,進一步思考更綠的土地發展、價值和一切新、舊、城、郊的共存,決不走強拆或推倒重來的霸權之路,看破發展不是硬道理,都市化不是鐵出路,卻尊重社區,探討年輕一代反一味經濟發展其道而行,紛紛從城市搬到市郊開創自己的生活,也看見未來的城市設計和構想。

“If there is any hope for the world at all, it does not live in climate-change conference room or in cities with tall buildings. It lives low down on the ground, with its arms around the people who go to battle everyday to protect their forest, their mountains, their rivers.”

因為愛泥土,整合出本土主要樹種的三世書,說柳樹、白樺、橡樹的典故、族譜、前世今生。如果周敦頤有《愛蓮說》,他們有《愛樹說》、《愛水說》、《愛泥說》,不能盡錄。

斯洛文尼亞的水,真是甜的,不騙你,真、甜。他們正積極提倡市民飲用自來水,別買最不環保的樽裝水。

一名僧人說過,”If you truly get in touch with a piece of carrot, you get in touch with the soil, the rain, the sunshine. You get in touch with Mother Earth and eating in such a way, you feel in touch with true life, your roots, and that is meditation”。

(隔周刊出)

延伸閱讀
熱門搜尋
回歸25周年 新聞自由 展覽 環保 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