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畢明
熱門文章
畢明
Finer Life
ADVERTISEMENT

畢明專欄:與時裝宣戰

02.08.2018
budming

戒膠,至少減膠,做人別太膠。

全球對於膠污染的醒覺,好像變得有實在意義了。我尊敬的Sir David Attenborough拍完最新一輯《Blue Planet II》,親眼在海洋前線,看盡太多醜陋病態的膠害,滿目瘡痍慘不忍睹:膠袋包着海鳥把牠緊纏封勒,一大襲膠袋拖住海龜的後腿,還有無限的microplastic,”causing problem for marine animals, who cannot digest plastic”。這些微膠粒入了大海入了海鮮進入了人類的食物鏈,世人將自食其果。都不說空羣的膠樽浮屍、佔領大片海洋的膠袋喪屍了。

BBC大力推動Plastic Watch,英女王和Sir David談過之後,決定親自領軍,向塑膠宣戰!下旨英國皇室身先士卒,白金漢宮及所有皇室莊園,全面禁膠飲管膠樽,所有internal caterers”will now only be allowed to use china plates and glasses, or recyclable paper cups”。改朝換「綠」,實行全新減廢計劃,從上而下去膠化,比無核化更坐言起行。

英國麥當勞宣佈約1300間分店,今年5月起逐步以紙飲管取代膠飲管,減少塑膠廢物污染環境。香港也有不少人自發自律「走飲管」,走膠餐具,自備購物袋。

然而我不是想說膠。戒膠,減膠,固然好。大家都知道了。

惜食也好,但惜衣呢?

膠污染,Food waste,會為此兩項警惕和改變生活習慣的人,有幾多同時警覺於”Clothing Waste”?有幾多注重環保、恨膠、關注剩食的有心人,終日在買衫置裝,長期擁抱fast fashion?

剩衣,不論是時裝的fine-dining或是快餐,尤其有了online fashion shopping之後,問題如瘟疫,蹂躪全球。衣服,可以一用即棄,少用快棄,甚至未用亦棄。買買買,買之而後快,穿不了繼續買,反正平。物慾過剩,催生垃圾氾濫。潮流會過、款式會過、寵愛會過,熱情冷卻,衣物入冷宮後再入垃圾桶。

Fast fashion的賣點是速度和廉價,從不是耐用和價值。你以為穿不了的捐了出去就很環保?數據說僅15%的剩衣有命轉世循環再用再賣,85%成了廢物。今時今日,最新最大的fashion victim,是堆填區,要消化不良沒頂了。

時裝快餐不但是剩衣超載的元兇,更有組織及計劃地進行了水污染犯罪,製衣過程中充斥多少有害化學品的採用,最後流入大海?綠色和平前不久才發起Detox campaign,迫令時裝品牌在生產線中去毒,他們測試過,不少品牌的衣服都含有害的危險化學劑,買得多,用得多,洗衫一次,水被下毒一次。還有人造纖維,最流行的常用衣料,在洗衣機即釋出microfibres,流入大海千年不滅不散,強過最強妖精。

瑞典的H&M將次貨或無法出售的貨品送去燃燒發電,供給瑞典中部小鎮韋斯特羅斯(Vasteras)使用,年燒15噸。他們說是「發了霉或化學物含量超標」,不適宜安全穿著的。15噸。

名牌時裝一樣貢獻良多,Burberry被揭把滯銷的衣服、首飾和香水等價值2860萬英鎊(約2.9億港元)的貨物全部燒毀,惹來滔天爭議。事實上極多名牌都有「骯髒的秘密」,滯銷剩衣剩貨一律火葬,嚴重浪費資源,理由是避免減價促銷或被「不當」的人買下,導致品牌貶值。

但美國有位時裝設計師,創立了Zero Waste Daniel的品牌,專門拿剩衣剩布來循環再造,設計時尚潮服,他的信念是發現問題是第一步、不足夠,必須有人提供解決方案。他的品牌,令衣服可持續穿著、可循環再造、壽命更長。

Ted Talk講者提出把衣服”Re-fashion”,還有製衣時改變思維,讓衣服組件可輕易拆除再用,也說應養成把衣服與朋友”Swap and Share”的習慣,比棄掉不要環保得多。

Oscar Wilde說”Fashion is a form of ugliness so intolerable that we have to alter it every six months”。

是時候,與時裝、與剩衣宣戰了。 

(隔周刊出)

延伸閱讀
熱門搜尋
回歸25周年 新聞自由 展覽 環保 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