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教.養手記
熱門文章
教.養手記
羅乃萱/趙榮德/楊永明/葉妙妍/洪細君/廖寶兒
ADVERTISEMENT

楊永明專欄:歡樂天地

31.01.2019

如果你曾經走過八、九十年代,「歡樂天地」的出奇老鼠、投幣擲彩虹、射門牙、轆木球、旋轉小木馬等等,一定有點印象吧?

及至九十年代末,這個室內遊樂場的母公司破產,同時又殺出了冒險樂園及其他競爭對手,使其不得不結束營業,「天地」黯然退場。

時至千禧廿載,聽到其重新開業時,過往記憶剎那湧上心頭。利申一下,筆者與「歡樂天地」完全無關,只是其裝載着港人一些往昔生活片段,令人回味。

還記得九十年代初,周日晚飯後偶爾帶同小孩前往耍樂,孩子們雀躍不已,穿梭於五光十色的機動遊戲間,各式遊戲機音樂交織,儼然一首首交響曲。

錢幣換「金幣」(代幣),金幣玩遊戲,投入代幣那刻已有快感;玩的時候如果得心應手、兼且時來運到,遊戲機旁的槽口不停吐出連串獎票,大家興奮忘形,歡天喜地。獎票集結,可換取禮品,例如毛公仔、家庭用品或文具;那當然絕非易事,印象中要四五千票才可換取「啤啤熊」,然而場內愉快躍動氣氛瀰漫,不單吸引兒童,成人也開心。

若把時間巨輪往後拖拉,時光倒流,我的歡樂天地就是荔園。猶記得當年剛由澳門遷移至香港,十大樂事的首位就是爸爸帶我和妹妹去荔園玩。無論是摩天輪、碰碰車、木馬、小搖船、咖啡杯等,都令我流連忘返……當然還有擲階磚得香口膠遊戲、劇場表演,以及令人懷念的大象「天奴」。

那時生活簡單,小孩子平常到公園盪鞦韆已是樂事,去偌大的機動遊樂場玩耍,未去已經開心上幾天,由踏上九巴6C開始,荔園彷彿已張臂佇候:快來,玩個痛快!

雖則「荔園」與「歡樂天地」的規模不能相比,對孩子們一樣萬般吸引,皆因小朋友有着無盡的好奇心,而好奇心實乃學習動力的基礎。

近日接連與報讀小一新生家長會面,新一代父母的育兒方式也不乏創意,有些在家居不同位置擺放圖書,總之「梗有一本在左近」,方便小孩培養閱讀習慣;有些則利用家中小物:如衣夾、橡筋、紙皮等等,引導孩子自製玩意,這當然無法與電玩的千變萬化去比較,然而那個天地一樣歡樂,更是無限溫馨,大手牽小手,就是溫暖和滿足。

延伸閱讀
熱門搜尋
回歸25周年 新聞自由 展覽 環保 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