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孟暉
熱門文章
孟暉
食藝談
ADVERTISEMENT

原始烹飪的活化石

13.12.2018
2019_0109_14234300-01
搭起石塊堆煨製食物是人類最原始的烹調手段之一(圖片摘自微博「考古小隊長」)

最近,在微博上,一位花名「考古小隊長」的博主披露:幾位考古人員在發掘古代人類生活遺址的時候,發現有小小的石頭堆,用小塊的天然石塊堆成,他們很困惑,不知道是幹什麼用的?就把疑問連同圖片一起發到同行的微信羣裏。沒過多久,安徽考古所的同仁就實際操作了一次「燜紅薯」的流程,一邊操作一邊拍照,然後把照片貼到羣裏,解答了疑惑。

從照片中可以看到,兩位考古學家找到一堆大小大致一樣的石塊,然後在曠野的平地當中,把一堆帶皮的生紅薯堆放在地面上,繞着紅薯,把石塊一層層摞起來,繞成一個圓圈。他倆很巧妙地借助石塊之間的作用力,像搭積木那樣,把石塊愈堆愈高,同時逐漸向內收攏,最終疊成一個下大上小的尖塔。妙的是,在搭建過程中,還於塔基處留出了一個小門。兩位專家把一根木柴點起火,插入小門內,燒完之後再插入一根,如此反復,火的熱量聚攏在塔內,同時烤熱了石塊,就這樣把紅薯燜熟了。

也就是說,考古工作者發掘出的石塊堆,乃是幾千年前的人們燒烤食物後留下的「原始烤爐」的遺蹟。這種方法,是人類在知道利用火吃上熟食之後,最早發明出來的烹調手段之一。當石器時代,我們的祖先能擁有的工具很少,就在摸索中創造出如此的燜烤手法,只要保留有火種,或者掌握了鑽木取火的技術,那麼憑藉大自然中很容易找到的石塊,就能隨時隨地搭出一座小烤爐,把採集或狩獵到的生食做熟。

當人類逐漸發明出各種烹飪工具和烹飪技術之後,此般用石塊傳導熱量來催熟食品的做法便邊緣化了。不過,因為這種手段具有很強的實用性,所以在很多文化中都保留了下來,畢竟,獵人到山中狩獵,部隊長途行軍,甚至普通人趕路途中走到荒野,一旦出現有食材卻缺乏烹飪工具的情況,漫山遍野的石頭塊最方便用來應急。經過漫漫歲月,到了今天,由這一很難測算究竟已經存在多久的烹飪方法,還演變出各種各樣的地方特色美食。

陝西的「石子饃」便體現着古老技術的遺意,被譽為飲食史的「活化石」:撿來胡桃大小的光滑青石子洗淨並抹上油,堆在鍋裏,用灶火燒燙。然後把一半石子平攤在餅鐺的鍋底,於其上放好生麵餅坯,而將另一半石子均勻地覆蓋在餅坯之上,蓋合鍋蓋,再以灶火對餅鐺加熱。這樣,麵餅上下都有熱石子燙烤,很快便能變熟,據說,相比一般的烙餅,如此奇特的方法烙製時間短,熟得快,火色勻。成品的兩面全是石子壓成的不規則凹痕,模樣非常別致。

據《隨園食單》,類似的做法在清代也用於製作高檔精品,叫「天然餅」,加有糖與豬油的薄餅只有碗口大小,夾在鵝卵石之間烤熟,「隨其自為凹凸,半黃便起,鬆美異常」。史前時代重要的烹飪手段,到西元十八世紀,做出了中國士大夫家宴上的精品麵食,這是多麼神奇的文明過程啊。

延伸閱讀
熱門搜尋
回歸25周年 新聞自由 展覽 環保 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