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孟暉
熱門文章
孟暉
食藝談
ADVERTISEMENT

天生甘露飲

13.07.2017
宋代佚名畫家繪《梨花鸚鵡圖》

中國傳統養生的方式頗為有趣,像驚蟄這一天,民間就有吃梨的習慣,據說是因為乍暖還寒時節,天氣乾燥,導致人體也容易失調,梨能「潤肺涼心,消痰降火」 (《本草綱目》)及止咳,可以調理身體,抵禦外界的影響。

宋代佚名畫家繪《梨花鸚鵡圖》
宋代佚名畫家繪《梨花鸚鵡圖》

那麼就引來一個有趣的問題,梨子在夏秋間結實,殘冬時節如何覓得?原來,古人自有保存鮮梨越冬的妙法。對於大型的水果商行「鮮果局」、「果子鋪」來說,是利用地下冰窖冷藏越冬水果。不過,明代醫學家李時珍《本草綱目》中披露了一項技術,可是格外高超:北方的果園業者會用稻草等材料,把枝頭上的梨子一顆顆嚴密地包裹起來,讓它們隔絕日曬風吹,這樣,果園就變成了一座天然的室外冷庫。鮮梨仍然生長在樹上,但長期處於秋季的乾爽、冬季的寒冷當中,代謝過程減緩,進入類似「休眠」狀態。如此經過一個冬天,才將梨子從枝頭摘下,去掉包裹的材料,這時收獲
到的仍然是剛剛離枝的鮮果。古代的農藝高人們憑藉一代代的經驗積累,因地制宜,竟發明出如此超乎一般人想像力的保鮮技術,不知對於今天是否仍能有所啟發?

民間也有很巧妙地少量保存鮮梨的訣竅:讓幾隻梨子都保留一小段蒂梗,把這些梨用紙包好,然後將它們的蒂梗的端頭全部深插入同一隻梨子之內,或者插入同一隻蘿蔔之內。這一方法其實與「枝頭存梨」在原理上一樣,是借用一隻梨或蘿蔔的養分,通過插在其中的枝梗,把水分和營養緩緩傳輸給另外幾隻梨子,讓那幾隻梨彷彿依然生長在樹上一樣,不斷獲取滋養,進入休眠式的存活狀態。如此,則幾隻梨可以一直保存到春天,不爛不壞。

梨子吃法很多,最簡單的途徑自然是榨出鮮汁來喝,據《隨息居飲食譜》介紹,清代人將鮮榨梨汁呼作「天生甘露飲」,意思是說這種果汁就彷彿傳說中從天而降的甘露一樣,不僅清甜,還有益健康。另外,人們也加工「梨膏」,把梨果榨出的汁液與蜂蜜或白糖兌在一起,在火上熬成黏稠的甜膏,盛瓶密封。需要時舀取適量,以熱水或冷水稀釋成口感合適的飲料。也就是說,梨膏乃是一款濃縮型甜飲,能夠長期保存,對消除口渴有妙效。

梨子最激發稱頌的一大藥效是止咳,早在唐代的《食療本草》中就形成了相關的食療配方,是在梨子上嵌入五十粒花椒子,或者向挖空的梨果內灌入酥油和蜂蜜,再在果體外裹一層麵糊,放在灶灰內烤熟。或許是從此一路發展下來,到了清代,出現了一款「整燒梨」,將削皮後的梨果挖出空腔,填滿鴨肉絲,然後下入兌有醬油、豬油的水內燉熟,並把湯汁收乾。這,卻會是什麼滋味呢?

延伸閱讀
熱門搜尋
回歸25周年 新聞自由 展覽 環保 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