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孟暉
熱門文章
孟暉
食藝談
ADVERTISEMENT

越王台下的中東飯

27.09.2018
廣州清真古寺懷聖寺內的光塔

最近到廣州參加活動,在越秀山畔吃了一頓阿拉伯風味的晚餐,倒是計劃外的享受。

按我的習慣,到了廣州之後,自然是把時間都用在逛古蹟、看博物館上,參觀「南越王宮博物館」是其中最大的收穫。不過,年輕朋友阿琉一直從事出口中東的外貿,問我:「想不想逛逛中東人和非洲人的聚集區?」我大喜:「好呀!」十幾年來,一直在媒體上讀到廣州聚居了大量外國人的消息,今天終於可以親眼看看了!

當時,阿琉剛陪我轉過熱鬧的北京路,兩人溜溜達達,走了約一個小時,到了阿拉伯人活躍的地段。這裏,一座座商廈裏全是小店舖,經營的貨物品類繁多,但一律針對遙遠的中東市場,店主往往是說漢語的阿拉伯人。時不時的,路邊會出現門臉不大的餐廳,招牌上以阿拉伯文標明「某某餐廳」。「咱們吃一頓中東飯怎樣?」我頓時起了興致。「這樣啊,那,我帶你去我也門老闆喜歡的一家!」阿琉說,「不過,到時可能整個餐廳只有咱們兩個女人!」

我當時聽了還不信。及至阿琉帶我在一間規模不小、裝修講究的餐廳坐下,舉目一看,整個大廳全是一桌一桌的中東漢子,沒有女客──除了我倆這一桌!對我來說還真是全新的經驗。在北京,我去過的幾家中東餐廳都坐落在三里屯之類的時尚區域,除了穆斯林之外,歐美客人也不少,另外,北京人喜歡新奇,熱中異國風情,同樣愛上這樣的餐廳來換口味,因此,一到飯點,真是五湖四海匯聚一堂,不同語言各自交談歡暢。即使中東客人也不乏與女眷同來的情況,對我們來說,好玩的事情之一,就是偷偷觀察那些面蒙黑紗的女子如何把東西吃下去。

阿琉告訴我,廣州的情況不一樣,小北這一帶只有中東人和非洲人,歐美公司設在其他更為高檔的區域,廣州本地人則對異國口味缺乏興趣,所以不會到這裏的餐廳來嘗新鮮。而聚在小北的萬里遠客都是些普通商人,以中小公司的老闆和職員為主,很自然地依循故土相對保守的習俗,只有男人才在外就餐,顯然是家鄉習慣之一。

在中國,我坐在一家滿滿當當全是男人結夥吃飯的餐廳裏,好像還是生平第一次!和阿琉一起叫了最喜歡的幾樣日常飯菜,鷹嘴豆泥、特色沙拉、烤薄餅、烤雞米飯,味道正宗,分量很大,而且價格便宜,倒是很滿足的一頓美餐。

將近兩千年裏,印度洋南海貿易圈把中東與中國加以連接,這是我近些年感興趣的話題之一。廣州正是這一古老貿易圈上的明珠港口,進入廿一世紀,往昔的歷史繼續在這裏延續,如此置身於歷史之中,對我來說很必要,也讓我很驚喜。

延伸閱讀
熱門搜尋
回歸25周年 新聞自由 展覽 環保 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