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孟暉
熱門文章
孟暉
食藝談
ADVERTISEMENT

一罐清泉江底來

11.07.2019
西漢中山靖王墓出土蟠螭蕉葉紋提梁銅壺

古人無論品茶還是釀酒,都特別在意水的品質,傳統中有一個頗為奇特的觀念,認為由大江大河的河底泉眼湧出的地下水滋味最為美妙,為此甚至發明了「金山取江心泉法」。

明末清初人張潮所著《虞初新志》中介紹了這種高超的取水法:利用一隻帶蓋的錫罐,在錫罐兩側的雙耳上繫上幾丈長的大繩索,同時罐蓋的鈕環上也繫上一根細長繩。把錫罐沉入江底,利用細長繩微微拉開罐蓋,形成縫隙,泉水就會立即灌滿罐內。然後鬆開細長繩,拉動大長索,讓罐子上升,這時,水壓會讓微微打開一側縫隙的罐蓋重新落下,壓合在罐口,形成密封狀態,於是提升過程中並不會混入上層的混濁江水,最終浮出水面的,乃是一罐江底的泉水。

書中收錄有潘介的《中泠泉記》,這篇散文興致勃勃地透露,無限追求生活品質的高人們還發明了一種更為專業化的特製器具「水葫蘆」,在銅環串成的長索上裝有某種機關,能夠調節罐蓋的開合,同時罐身一側懸着一個銅丸,也通過長索上的機關進行控制,以此根據需要改變水葫蘆的重心,進而變換罐體的姿態,達成取水的最佳效果。

從唐代以來,「揚子江心泉」即中泠泉名聲最大,所以,在人們的觀念中,利用帶蓋罐或專製水葫蘆汲取大江大河深處湧泉的做法總是與金山下的中泠泉聯繫在一起。古代雅人的舌頭也真是靈敏,就是能夠體會出這種泉水烹成的熱茶滋味優美,非其他水能比,在我們今人聽起來,感覺很玄。

然而,其實這一不怕麻煩汲取江底清泉的做法應用很廣,不僅用於品茶,更用於規模較大的釀酒,可以視為中國上層社會追求奢侈的一種形式。清初人劉獻廷《廣陽雜記》就記載,黃河水在上層充滿泥沙,非常混濁,但底層實際上很清澈,名將張勇便派人將水葫蘆由橋上垂下,汲取河底淨水,以之釀酒。紀曉嵐《閱微草堂筆記》則介紹,滄州名酒「麻姑酒」也是以同樣的手法,汲取大運河的河底「地湧之清泉」釀成。

值得注意的是,河北滿城西漢中山靖王劉勝墓出土有一件「蟠螭蕉葉紋提梁銅壺」,形制很特殊,實際上很可能是一件西元前二世紀的江底汲泉專用器。可以推測,作為劉勝陪葬品的這件西漢水葫蘆在當年的用途倒不是為釀酒,而是煉製仙丹。那是煉丹術發達的時代,君王貴族中不少人像劉勝一樣,妄圖通過服用仙丹而長生不老,劉勝墓中便出土了若干煉丹用具。因此,歷史真相是,當初道士們為了煉丹,四處搜尋品質最好的水,在二千多年前發明出這種特殊的取水法。好在,到了後世,妄想長生的荒謬夢逐漸消散,往昔為煉丹而琢磨出的技巧,轉變為品茶、釀酒的最高級奢侈。

延伸閱讀
熱門搜尋
回歸25周年 新聞自由 展覽 環保 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