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朱漢强
熱門文章
朱漢强
再見垃圾桶
ADVERTISEMENT

朱漢强專欄:城市礦場大茶飯

04.10.2018
%e8%9e%a2%e5%b9%95%e5%bf%ab%e7%85%a7-2018-10-08-%e4%b8%8b%e5%8d%883-07-08
%e8%9e%a2%e5%b9%95%e5%bf%ab%e7%85%a7-2018-10-08-%e4%b8%8b%e5%8d%883-07-08

如果說,眼前有一盤資源開採生意,年收入高達11億元,有興趣入股嗎?事成之前,我們會掏腰包做市場調查。

與傳統開礦方式不同,這門生意不用鑽探,也不必跑進不見天日的地穴。別人冒生命危險開礦,我們的資源卻源源不絕自動「湧出」,總之滿街都是,撿也撿不完。而且礦區就在你我他周遭,可說是「城市礦場」,便捷得很。

真沒騙你。政府曾為此聘顧問研究,總結是「有得做」,只不過報告從未對外披露,知道寶藏的人不多。

我說的,是「開採」廢膠樽。

我知我知,廢膠樽好像沒市場,扔的遠比回收多,本港2016年每天棄掉158公噸膠樽,即相當於六百三十二萬個,而回收率僅8.5%,非常慘淡。容我披露前述塵封的顧問研究的其中一個重點:假如每個瓶子收取5角按樽費,即使有兩、三成人「唔志在」而扔掉膠樽而不回收,扣下來的押金亦足以支持營運。

在商言商,每個瓶子收5角押金,每年廿三億個膠樽就是11.5億元的潛在市場。根據外國經驗,實施按樽制後的平均回收率可達七成多,放到本地推算,打個七折也是3億多元的生意。

過去回收膠樽在業界幾近無人問津,全因膠樽處理成本高於賣價,按瓶費正好為中下價廢品「增值」,吸引參與。對消費者來說,不想荷包受損,乖乖回樽便無損利益,而膠樽也可以回歸生產線,不被浪費;拾荒基層和回收商更樂於投入,因為撿到的每個膠樽,都比從前價值更高;膠樽量增大,便能產生規模效益,回收再造才有利可圖。從此路進,本港扔多回收少浪費資源的窘境,方有轉機。

聯合國發表報告,指塑膠污染是全球當下最嚴峻的環境挑戰之一。我敢說,要是香港落實按樽制,不用一個月,市面至少消失大半膠樽。說實在,按樽制要發展的不僅是垃圾經濟,而是更重要裨益人類的資源經濟─那是把白白浪費的寶貴廢品從垃圾堆中拯救出來,同時緩塑膠污染威脅的重要產業。

不想空口講白話,未來幾星期,我們會真金白銀做一場市場測試。但凡回收一個乾淨膠樽,我們便提供兩角回贈(小機構資源有限,暫無法提供5角優惠,即使做,未來也該是生產者承擔主要責任)。實驗目的,是測試小小經濟誘因引發的回收能量、拾荒基層的參與度、檢視周遭垃圾桶內膠樽量的變化,同時要求參與者乾淨回收,為落實飲品膠樽生產者責任法規做準備。

打響珍惜資源愛土地的算盤,才是我們的正業。

回樽有賞試驗計劃:

日期:10月6、13、20、27日(星期六)

時間:下午2時至5時

地點:葵芳路德會啟聾學校停車場(葵涌興盛路89號)

詳情:www.facebook.com/greenearthhk

(本欄目隔周刊出)

延伸閱讀
熱門搜尋
回歸25周年 新聞自由 展覽 環保 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