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健」筆靈魂
熱門文章
「健」筆靈魂
麥煒和 / 伍杏修 / 李永浩 / Adrian Wong / 林淑員
ADVERTISEMENT

Adrian Wong專欄:玩手機的沙甸魚

祝各位狗年身體健康,如意吉祥!

新年過後,一切逐漸回復平靜,上班族又如常在繁忙時間變成沙甸魚,迫爆巴士港鐵。

正所謂「人生百態」,隨着科技普及,由玩貪食蛇、NDS、到智能手機,眼見人生已由「百態」變成「一態」。現在,街上不玩手機的人已是稀有動物──充滿乘客的車廂內,沒有一個人不是在用手機;甚至有很多朋友會在街上邊走路、邊睇劇打機。相信以上情境大家已經司空見慣了吧。

大部分人「機不離手」已成為一種習慣,然而這種習慣是怎樣來的?從行為心理學來說,手機上的活動如遊戲、社交媒體等都給使用者不間斷而且密集的官能和情緒獎勵,這種獎勵不斷增強這些行為(Reinforcement)並使之變成習慣,甚至成癮。

記得幾年前的Angry Birds嗎?能夠在很短的時間擊倒綠豬及不斷過關而令玩家上癮是這個遊戲的成功秘訣。

當我們不斷地在相同的環境作出相同的行為,兩者就會產生連結。心理學上稱為刺激控制(stimulus control),例如睡房(環境)理應會令人產生睡意(行為)。登上交通工具隨即拿出手機是不是你的指定動作?如果是,很大機會「交通工具」已經和「玩手機」這個行為產生了連結!同樣道理,如果經常在馬路時玩手機,久而久之,如虎口的馬路便會不自覺地成為你習慣睇劇打機的環境。

老實說,筆者有時都是玩手機的沙甸魚,但「有得揀,先至係老闆」──我們不應做電子產品的奴隸。

世界很美,多點留意身邊的人和事,給自己一個思考的空間,甚至感受一下悶的感覺。如果你正在手機上看這篇文章的話,是時候放低手機,抬頭看看身邊的事物了。

延伸閱讀
熱門搜尋
回歸25周年 新聞自由 展覽 環保 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