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健」筆靈魂
熱門文章
「健」筆靈魂
麥煒和 / 伍杏修 / 李永浩 / Adrian Wong / 林淑員
ADVERTISEMENT

伍杏修專欄:地區康健中心(二)

29.11.2018

葵青區地區康健中心的營運服務合約,在11月16日已經截標。從臉書Facebook讀到不少有意去馬競投營運服務合約的機構,過去幾周廢寢忘餐準備標書文件,態度積極,非常敬佩。幸好已退隱江湖,否則筆者也可能是在戰場搏殺的其中一員。

由於地區康健中心是一創新服務模式,日後其他區都會以此為藍本,贏得葵青區,日後可再接再厲;縱使落敗,也賺得經驗,有利再戰江湖。另外,政府每月補貼近億元的服務費,相信也是其中誘因,對一家中小型的非政府機構來說,倘若能取得百分之五作為中央行政費,對機構的發展有極大的幫助。

聽聞最少有四家機構進標,包括有扎根在葵青區多年,專注推廣安全社區及健康城市的地區街坊組織、關注葵青區基層在職家庭及少數族裔人士健康的倡導團體、開設銀鈴護士站及關注長者健康和安全生活的醫護協會及以推動鄰舍關懷和提供綜合社會服務的非政府機構。

從這些機構的網頁發現,前三家的機構核心人物都以醫護為主。驟耳聽來,地區康健中心是以促進區內市民健康為目的,有醫護背景的機構好像佔有絕對優勢,但往往醫護背景愈強,精英愈多的團隊,他們的mindset會較多傾向以治療模式為服務主軸,而忽略了社區和市民參與,結果地區康健中心變成由醫護主導的迷你醫院或超大型診所。不過,吊詭的地方是,倘若地區康健中心沒有醫護參與,沒有放上幾個有名氣的醫生作團隊成員或顧問,筆者相信標書在第一輪已被淘汰。

另外,地區康健中心的標書有別於其他服務的標書,在投標時已經要提供日後中心營運的核心成員名單包括執行總監及總護理協調主任,而這兩名核心成員的經驗會影響得分。同時,當營運機構因種種原因要更換任何一位成員時,必須得政府為這項目設立的管理委員會同意。相信政府的用意是不希望有團體借此項目安放自己的親朋戚友。

競投總會有成敗得失,究竟誰能成功突圍,相信明年初便有分曉。但無論是哪一家機構奪得服務合約,要將地區康健中心的理念落實,不可能單打獨鬥,盼望區內的機構能攜手合作,分享資源,造福市民。

延伸閱讀
熱門搜尋
回歸25周年 新聞自由 展覽 環保 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