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何秀萍
熱門文章
何秀萍
一個女人
ADVERTISEMENT

何秀萍專欄:聲

12.09.2017
作者提供
mpw2546_b098-107_004_crop
mpw2546_b098-107_004_crop
mpw2546_b098-107_e000

一直猶如處在發燒狀態的夏日好像沒有退熱的迹象,高溫令人呆滯,我的降溫良藥唯有音樂,機器放出來的、現場的,就算是戶外音樂會,只要音樂響起,歌者引吭而唱,都可消解一些炎夏鬱悶,我信音樂的魔力,真的有病醫病無病補心。多年的工作或生活已習慣了有各種音韻在耳邊縈繞,但我不喜歡在街上移動時戴着耳機聽東西,那是對人對己都沒有益處的,要耍帥避世,我不會選這個方法。

我喜歡市聲。但不包括噪音。香港的市聲永遠包含噪音,不安靜不要緊,最糟糕的是擾人,噪音就是會讓人心情煩躁的那些。在香港受夠了噪音轟炸,有機會便放自己耳朵一假。

被蟬聲和鳥鳴叫醒是假期的一部份,不用和時間競賽只與大自然同步,半刻鐘也好。一天晴一天雨,都是聽覺按摩,身體自然放鬆配合,何須再花錢聘按摩師?

走在異國的街上更留神,眼觀四面耳聽八方以防迷失。七月的京都,幾條商業大街的空氣中都播放着祭禮音樂,離開鬧市又沒有了。音量不大不小,足夠你聽到但不煩人,細細的絲竹,有的沒的,恍如我們常常聽到自己下意識裏哼着一首歌的那種潛藏。逛完一天街回到旅店睡下,笛子聲又在腦袋的不知哪個部位幽幽迴旋,提醒你這是他們衹園祭之月呢……

原來誤打誤撞走入了人家的祭典,整個月都有不同的活動進行,以華麗的鉾車巡行為高潮,他們稱為「山鉾」的全人手搭建的鉾車是神明座駕,統共有三十三座,各有特色。七月中已進行了一次「前祭山鉾巡行」,月底的「後祭」就剛巧在我探訪期間,而且據街上滿臉笑容滿口美式美語的大學生遞給我地圖上描繪的路線圖,我住的酒店是巡遊的必經之路。我知道後居然心情忐忑,我房間面向大街,可以足不出戶湊熱鬧,但又害怕人潮擁擠,影響圖個清靜的假日心情。

事實證明人真的不必憂慮太多,京都的祭禮巡行,圍觀者人數比起周末的旺角和銅鑼灣差太遠了,我甚至覺得有點冷清,不知道是否天氣太熱的緣故,人們寧願留在冷氣間看電視直播。我這種無所事事的遊客既已被主題音樂洗腦,便兩樣都看,早上看了一會電視,在近鏡中看清楚車輛的精心打造,衷心佩服日本人的尊重傳統,工藝人的絕妙技巧,百姓對歷史文化的支持。外出午餐時一踏出門赫然見到巡行隊伍迤邐而來,沿途沒有人拿着擴音器胡亂呼喝,也沒有大人小孩推擠務求佔個最佳位置,警察平靜地維持秩序,本地的外來的觀光客也都自動自覺站在行人路邊觀看,沒有誰擋着誰,而且自自然然地會留出一條路給不想停下的過路人。我納罕,這安靜是真的嗎?那些祭祀音樂並非大鑼大鼓沒有連着大喇叭,都是走近了才聽得到。有些車上有樂師即場吹奏。人的聲音多發自移動山車的那幾十個壯漢,跟着領隊的節奏,喊出打氣的語句。

鉾車轉彎是戲肉部分,每輛車到了十字路口就要表演轉彎,那時該是最熱血的時刻,推車隊有一件特製工具讓他們鋪在地上以助這輛重十多噸的木頭老車改變方向,這時看的推的都齊聲打氣,以壯聲勢。而且在下一條沒花車經過的街道,是沒有被封鎖的,行車只須繞一下道,暴走族的跑車仍舊呼嘯而過。

人一世物一世,想不到我這個與人羣反方向而走的人,這次沒計劃地領教了不是大鳴大放的古都古風。

(隔周刊出)

作者提供
延伸閱讀
熱門搜尋
回歸25周年 新聞自由 展覽 環保 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