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蕭欣浩
熱門文章
蕭欣浩
廚聞食誌
ADVERTISEMENT

代代相傳

「創業難,守業更難」,自小就聽過,不過自己沒有家業可以繼承,更加未有開舖做生意,業仍未創,自然無從體驗守業難不難。當然,不是每件事都要親身經歷才能了解,有時茶餘飯後,東閒西聽,已經可以窺探歷史,同步回想昔日故事。店舖結業,近年愈演愈烈,除了加租、賣舖、入不敷支,下一代不接手,同樣是重要原因。

家業的工作類別,清晰影響後繼有沒有人,接手做上市公司董事,學習做未來CEO,着白恤衫,坐冷氣房,很少會有接棒的斷層。但如果時刻要落手落腳,舖面見人,左手沾油,右手沾水,埋爐火熱,沖茶滾燙,估計卻步的人還是佔大多數。加上下一代隨時大學畢業,甚至海外學成歸來,好工一握在手,要放開,再接手,轉行經營飲食業務,確實有點難度。

心理關口容易衝破嗎?口講不易,實踐更難。冷氣換熱氣,打字變打單,揸筆轉揸數,滿滿壓力,處處挑戰。即使候選健兒磨拳擦掌,要跳出工作舒適區,再跨過收入穩定區,面對重重關卡,思想更易走回頭路。當然奮力前衝、伸手接棒的朋友,已經先後坐鎮食肆,延續社區飲食故事。說是歸來繼承生財工具也好,說是回來傳承親情心血也好,或者滲雜其他內外因素,但至少食肆還在,味道貫徹,框定一種歲月累積而成的飲食情感空間。

dr-siu-2816-photo

舊舖關的已關,翻新重啟的往往變成另一回事,要尋找昔日,要感覺熟悉,就只能去依然保持不變的食肆。食肆老闆成功交棒,當然值得高興,伙記、食客、菜式、味道,不動分毫,通通延續下去。途經新華茶餐廳的門口,包點飄香已有舊時味道,茶餐廳門口賣蛋撻、夾餐包,舊舖之中已屬少見。推門入內,自己通常直奔「樓上雅座」,一來隱密度高,二來總覺多添樂趣。樓上卡位愈來愈少,閒坐吃「沙牛麵」、飲茶走,看街坊慢活,聽潮人傾生意,伙記跟茶客討論「利物浦贏曼城」,活在當下,一刻永恆。

埋單跟接手的老闆多聊幾句,談到舊式茶餐廳執笠後不復再見,是一代飲食模式的逐漸消逝。自己希望舊式茶餐廳能一直經營,想想飲食文化如何發展出實質的幫忙。友聯發燒臘同樣有下一代協作掌舵,負責招呼、販售、收錢,上一代繼續展現舊式燒味的手藝,串串金錢雞,團團鴨腳包,確實是小時候吃過的味道。油脂、麥芽糖、肉汁,混成點滴甘露,一匙一匙淋在燒味上面,如果身心仍有額度啖吃膽固醇,值得依個人狀態,揀選淺嘗。吊鉤縣掛的還有焦香鴨肝、鵝肝,鴨肝甘腴,咀嚼過後就能明白,長輩為何一生鍾情燒臘,餐餐斬料,味味有情。

延伸閱讀
熱門搜尋
回歸25周年 新聞自由 展覽 環保 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