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于逸堯
熱門文章
于逸堯
一菜一路
ADVERTISEMENT

于逸堯專欄:醍醐難灌頂(三)

01.10.2016
圖片取自互聯網
092102u9ojikllvvozlnuo
092102u9ojikllvvozlnuo

有說東方人,包括而且不單只是說中國人,比較起西方國家來說,是有較多的乳糖不耐症個案的。網上有數據指出,東亞地區的人口中,成年人的乳糖不耐症比率可高達百分之九十;相對而言,在北歐的比例,就只有百分之十左右,是個很明顯的差別。這個症,原因是由於人的消化系統內,缺乏了水解乳糖所必需的乳糖酶,因此在進食了含乳糖的東西(如鮮奶)後,便會出現身體不適的情況。最常見的症狀,包括腹脹和腹瀉。

乳糖不耐症,又跟牛奶過敏不一樣。牛奶過敏,與消化系統的運作機制關係不大,反而是因為人的身體,對牛奶中的蛋白質產生過敏反應而致。牛奶過敏的朋友,一旦喝了牛奶的話,也可能會造成胃腸道的過敏反應,如肚瀉、嘔吐、腹痛或大便帶血等。這些症狀中,有部份跟乳糖不耐症的反應相近。但有時候,皮膚或呼吸系統也會因為喝了牛奶,而出現因敏感而來的異常情況。諸如皮膚痕癢、出疹、濕疹、雙眼發紅,以及出現不同程度的氣喘、嘴唇腫脹、呼吸急速等症狀。而因為乳糖不耐症是限於消化系統內的事,所以一般是不會令人皮膚敏感,或者呼吸道出現問題的。

前文提到,我嬰孩時期對絕大多數市面上的奶粉,都有消化不良的反應。一直到我成人,牛奶喝下去都依然會為我帶來種種身體上不舒服的感覺。我起初以為自己一定是乳糖不耐症。因為從多方資料上看來,人體消化系統中的乳糖酶缺乏,主要是由遺傳因素所導致的。世界上某些地方的族羣,他們祖先的食物來源,包含了未發酵的乳製品種類。這些地方的人,因為飲食習慣穩定地世代流傳,所以相應地發生乳糖不耐的比率,會較其他地方為低。例如在英國居住的英國人口中,只有百分之五到十五的乳糖不耐症比例。德國是百分之十五;意大利百分之二十到七十,相距頗大。法國亦一樣有地區性落差;如果是北部人士,比例是百分之十七,南部卻變成百分之六十五,不知是否因為北部用奶油黃油煮食為多,而南部卻有用橄欖油或其他動植物油的原故。在美國的情況更加有趣;不分地域只限種族而言,英裔的僅百分之二十一,拉丁裔是百分之五十一,非洲裔卻高達百分之七十五。

不過以上的數字,全部不及東亞地區的比率。東亞人有乳糖不耐的,差不多達到百分之一百,可謂全民皆抗奶。因此我就強烈覺得,自己的不耐乳糖本性,是理所當然地遺傳而來的。直到最近,知道了多一點有關乳糖不耐和牛奶敏感的差異,才開始懷疑自己其實是否實屬牛奶敏感症,甚至不耐和敏感兩樣同時擁有……(下期續)

圖片取自互聯網
延伸閱讀
熱門搜尋
回歸25周年 新聞自由 展覽 環保 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