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于逸堯
熱門文章
于逸堯
一菜一路
ADVERTISEMENT

于逸堯專欄:味爭(四)──人間煙火

04.12.2016
圖片取自互聯網
6fc29df4c99d452b
6fc29df4c99d452b

今天無處不在,而特別強大地寄居於大家手提電話內的社交媒體網路,可以說是衍生「炫耀消費」這種文化的催化因子。先來的是自拍──別以為自拍只是自戀傾向的症狀,當自拍在社交平台上成為了風潮,每一張自拍照,都是一個商品化的實險。商品就是自己的「顏值」,價值是按讚的數目,收入就當然是虛榮。只有極少數冷靜抽離地玩這遊戲的人,能真正成功把自己變成一件「商品」甚或「品牌」,而且可以從中得到實質的收入。其他絕大部份是他也是你和我,都只是在迷糊地浪費時間,為了那多一個不多、少一個不少的讚忐忑不定,終日沉溺於狹小得可憐的自我感覺之內。

不露臉的,在「炫耀消費」方面並不一定更清醒。就以拍食物為例,一幀又一幀濕滑油亮的「食慾情色圖food porn」,原意可能是為了記錄生活,可能是與親友分享自己的經歷。但當媒介平台忽然變得公開,變得人人都是自己的宣傳公關主任時,在瞄準餸菜按下拍照鍵時,心裏想着的是如何用這個可能誘人的美食影像,去勾引認識和不認識的人,然後從他們對這些美食殘像的關注,來確立自己的生活價值。慢慢地,為了得到更多人讚好,爭相到名氣高企的地方吃飯變成攻略。吃了什麼變得不太重要,只要拍下食物和顯示座標位置及餐廳大名,就是功德圓滿。這對做菜的專業人士來說,可以說是愛恨交織的無奈;對於飲食文化的發展,也是好壞難料的矛盾。

即使把食這回事認真看待的人,甚至視之為工作事務的,也很難逃離這個魔障。也有要求自己一定要去過哪些話題食店,所謂「集郵」一樣的,把一個清單上的名氣場都趕盡殺絕了,才能在同儕中昂首挺立理直氣壯。當然,這其中絕對不乏認真思考仔細記錄的美食家,純粹而坦然地感受一頓飯所散發的奇妙力量,然後以文字和圖像表達抒發。只是,會願意去接觸這種資訊的人,愈來愈比只看圖片不善思考的人要少很多很多。

我並不是旨在一概而論,只是嘗試舉一反三。我自己也不過是芸芸普羅食眾的其中一員,同樣地在這個資訊海嘯的年代中迷失方向,在思考着社會的急速變化的同時,亦時刻不自覺地貪圖即食文化的方便。也許這是時勢所趨;也許這是人的惰性和劣根性的反映;也許這是我們對令人窒息的現實的消極應對態度。

圖片取自互聯網
延伸閱讀
熱門搜尋
回歸25周年 新聞自由 展覽 環保 食譜